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王避债台
  
债筑台
 
周赧筑台
 
台高极天

相关人物
周赧王


《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39~
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居处部五·台上〉~993~2~
《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

简释

债筑台:喻欠债极多。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

典故
沦周赧

相关人物
周赧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例句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56 【介绍】: 战国时周国君。姬姓,名延。显王孙,慎靓王子。时周已分东周西周两小国。赧王名为天子,实寄居于西周。西周武公尽献其地于秦,王亦卒,周王朝亡。在位五十九年。相传赧王负债于民,因逃债避居宫内台上,周人称其台为“逃债台”。
《国语辞典》:周赧王  拼音:zhōu nǎn wáng
帝号。(西元前316~前256)姓姬名延。周朝最后的君主,在位五十九年。慎靓王之子,与诸侯约从攻秦,为秦所破,周室遂亡。也称为「隐王」。
《国语辞典》:周朝  拼音:zhōu cháo
朝代名。(西元前1122~前256)周武王剪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镐京,自武王传至幽王宠褒姒亡国,共传十二君,历三百五十二年,史称为「西周」。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周赧王灭国,共传二十二君,历五百一十五年,史称为「东周」。
《漢語大詞典》:避债台(避債臺)
本名 謻台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 明 汤显祖 《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 。”参见“ 逃债臺 ”。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簃台(簃臺)
古台名。即 謻台 ,为 周景王 所建。 周赧王 因负债而逃居此台,故一名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引帝王世纪:“ 周赧王 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貰於民,无以归之,乃上臺以避之,故 周 人因名其臺曰逃债臺。故 洛阳 南宫 簃臺 是也。”
《漢語大詞典》:赧献(赧獻)
指 周赧王 和 汉献帝 。因皆即位衰世,受制于人,卒致亡国,故并称。晋书·简文帝纪:“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 谢安 称为 惠帝 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 支道林 尝言‘ 会稽 有远体而无远神’。 谢灵运 迹其行事,亦以为 赧 献 之辈云。”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一》:“而九重惕息,甘同 赧 献 。”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逃责(逃責)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国语辞典》:即墨之战(即墨之战)  拼音:jí mò zhī zhàn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攻齐,齐国大败,只有莒、即墨两城未被攻陷。双方相持三年后,齐人田单以火牛阵冲出重围,大败燕军,史称「即墨之战」。
《國語辭典》:债台高筑(債臺高築)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ú
本指战国时周赧王负债甚多,因无法偿还而逃避债主到謻台。典出《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引服虔语。后形容欠债甚多。如:「他已是身无分文,债台高筑,怎么可能再拿出这么多钱来?」
分類:欠债
《漢語大詞典》:债台(債臺)
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臺”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周赧王 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於此臺,后人因以名之。”后因以“债臺”喻指负债。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文悌佳话》:“如我两袖清风,一拳朝露,将何囊金以填债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破产的‘士的阶级’大半生活筑在债台上,又得保持旧的‘体面’。”
分類: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