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39~
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居处部五·台上〉~993~2~
《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
《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
简释
债筑台:喻欠债极多。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
典故
相关人物
沦周赧
相关人物
周赧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例句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56 【介绍】: 战国时周国君。姬姓,名延。显王孙,慎靓王子。时周已分东周西周两小国。赧王名为天子,实寄居于西周。西周武公尽献其地于秦,王亦卒,周王朝亡。在位五十九年。相传赧王负债于民,因逃债避居宫内台上,周人称其台为“逃债台”。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逃责(逃責)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國語辭典》:债台高筑(債臺高築)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ú
本指战国时周赧王负债甚多,因无法偿还而逃避债主到謻台。典出《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引服虔语。后形容欠债甚多。如:「他已是身无分文,债台高筑,怎么可能再拿出这么多钱来?」
分類:欠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