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永丰人,字子美。从真德秀游,德秀称其质性浑厚,若在璞之玉。学以持敬为主,德秀书“敬斋”二字赠之。
周天骥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任吉州知州。德祐二年(1276)2月以城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29 【介绍】: 元龙兴路武宁人,字仪之。历官分宜县丞、抚州路平准行用库提领,光泽、建阳县尹,终泉州路推官。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天民(1406年—?),字希尹,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人。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进士。天顺五年(1461年),任福建漳州府知府。
周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叙,字天叙,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广东乡试第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三百二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
泽,字天雨,嘉善人。好学有才思,为文清婉,诗不多作。成化癸卯解元,弘治庚戌进士,官赣州同知。
维基
周泽,字天雨,浙江海盐县人,嘉兴府嘉善县民籍。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第一名。弘治三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九十七名进士。
周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 【介绍】: 明庐州卫人,字天章,号荆山。弘治九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慷慨好言事。正德初上疏请毁新立寺观,摒逐法王、真人,止醮事。率与中官□牾,为刘瑾搒掠几死。削籍,寻卒。有《垂光集》。
维基
周玺(?—1507年),字天章,直隶庐州卫(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授吏科给事中。累升至礼科都给事中。周玺为人慷慨好言,明武宗即位初期,周玺请求毁去新建的寺庙道观,并逐法王、真人,停止道士所做的祈祷礼仪,并追论太监齐玄炼丹浪费财政的罪过。不久,因为连时下雨,其与同僚弹劾侍郎李温、太监苗逵等人。同年九月,因星变,再弹劾李温与尚书崔志端、熊翀、贾斌,都御史金泽、徐源等。熊翀、李温、金泽等人被罢免。当时武宗派遣太监韦兴镇守郧阳,周玺上疏反对。之后又与同官请求改正时政弊病,没有得到批准。正德元年(1506年),周玺再次上疏,弹劾大臣贾斌等十一人,中官李兴等三人,勋戚张懋等七人,边将朱廷、解端、李稽等三人。此后上疏指责武宗荒乱时政,御史何天衢等亦赞同其言。奏摺抵达礼部,礼部尚书张升请求采纳其建议。武宗虽然不加以责怪,但仍然不采纳。次年,周玺升任顺天府府丞。因其屡次进谏,得罪刘瑾等人。当时,武宗命周玺与监丞张淮、侍郎张缙、都御史张鸾、锦衣卫都指挥杨玉勘察近县皇庄,杨玉为刘瑾党羽,周玺对其辞色无假,与其交往只用牒文。杨玉奏其侮慢皇帝亲使,刘瑾于是矫旨逮下诏狱并严刑拷打,周玺以此致死。三年后,刘瑾被诛,朝廷诏复其官赐祭,体恤家人。嘉靖初年,录用其一子为官。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爵(1456年—?),字天爵,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民籍。河南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
《漢語大詞典》:此次
(1).这一星次。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并认为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为一岁终年。“此次”即指该年岁星行经的星次范围。左传·襄公三十年:“犹可以终岁,岁不及此次也已。”
(2).这一次,这一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除去此次开销,大约还有万金之谱。”
《漢語大詞典》:晷纬(晷緯)
(1).日与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晷纬昭应,山瀆效灵。” 李周翰 注:“晷,日;纬,星也。”梁书·武帝纪中:“晷纬呈祥,川岳效祉。”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坐圭臺而清俯仰,晷纬齐明;临鼎邑而重威灵,云雷合响。”
(2).日、星之光。比喻皇恩。 唐 苏颋 《为岐王让太常卿表》:“臣託荫宸极,分辉晷纬。”
(3).日、星在周天运行中所在的度数。旧唐书·历志一:“ 开元 中,僧 一行 精诸家历法,言《麟德历》行用既久,晷纬渐差,宰相 张説 言之 玄宗 ,召见,令造新历。”
《漢語大詞典》:本命辰
同生年干支相值的辰区。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称十二辰,用以纪年。太岁由东向西运行,每年达到一个辰区。 宋 范成大 《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岁復当生次,星临本命辰,四人同丙午,初度再庚寅。”
《漢語大詞典》:廿八躔
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赵翼 《苏州玄妙观登三层楼》诗:“眼廓三千界,胸罗廿八躔。”
《国语辞典》:太岁年名(太岁年名)  拼音:tài suì nián míng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再以太岁的运行来做为纪年,当太岁在寅的方位时,称为「摄提格」;太岁在卯的方位时,称为「单阏」,而由辰至丑,依序为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与赤奋若,太岁年名即指这十二个年分的名称。
《国语辞典》:九世之仇  拼音:jiǔ shì zhī chóu
本指齐哀公因纪侯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九世之后,齐襄公终于消灭纪国,为先祖报仇之事。见《公羊传。庄公四年》。后比喻历时长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邻近各国的九世之仇,使中东地区成为随时会引爆的火药库。」
《國語辭典》:二十八宿  拼音:èr shí bā xi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依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天空中的恒星。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共二十八宿。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将(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东汉 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明帝 永平 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 云台 ,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 为首,次为 马成 、 吴汉 、 王梁 、 贾复 、 陈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坚镡 、 冯异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万修 、 盖延 、 邳彤 、 铫期 、 刘植 、 耿纯 、 臧宫 、 马武 、 刘隆 。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