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伍员忠谏
兄酥弟酪
胥潮
悬目东门
属镂忠恨
子胥乞食
词典
员外
一员
官员
部员
员外郎
二员
备员
幅员
员数
典故
伍员忠谏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夫差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例句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杜牧 吴宫词二首

典故
兄酥弟酪

相关人物
穆员
 
穆质
 
穆赞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穆宁列传·(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46~
赞与弟质、员、赏以家行人材为搢绅所仰。赞官达,父母尚无恙,家法清严。赞兄弟奉指使,笞责如僮仆,赞最孝谨。质兄弟俱有令誉而和粹,世以「滋味」目之: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近代士大夫言家法者,以穆氏为高。
典故
胥潮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典故
悬目东门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80~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典故
属镂忠恨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68~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率其?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
典故
子胥乞食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越绝书》卷一《荆平王内传》
子胥遂行。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女子曰:「诺。」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自纵于濑水之中而死。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子胥乞食处在丹阳溧阳县。」

例句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李白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國語辭典》:员外(員外)  拼音:yuán wài
1.职官名。员外郎的简称。参见「员外郎」条。
2.旧称财主、富豪等为「员外」。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水浒传》第六一回:「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著,冻倒在卢员外门前。」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骈字类编》:一员(一员)
诗彼候人兮何戈与祋疏贤者为候人乃身荷戈祋非候人之官长也贤者之身充此徒中之一员耳
分类:一员
《國語辭典》:官员(官員)  拼音:guān yuán
官吏,具一定职等的政府工作人员。《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倒是我这雪斋先生诗名大,官、司、院、道现任的官员,那一个不来拜他?」
《國語辭典》:部员(部員)  拼音:bù yuán
各部的职员。如:「这次财经会议,各有关财经部会首长都率同重要部员出席。」
分類:部员人员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骈字类编》:二员(二员)
宋史职官志提举修敕令旧制二员宣和中增至七员靖康初减为三员删定官无常员
《漢語大詞典》:备员(備員)
(1).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 实嘉世鲁 ,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
(2).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 河 齐 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 宋 秦观 《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國語辭典》:幅员(幅員)  拼音:fú yuán
广狭称为「幅」,周围称为「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故称疆域为「幅员」。《镜花缘》第五三回:「以北朝始末而论,魏在东晋之时,虽已称王,幅员尚狭。」
《漢語大詞典》:员数(員數)
官吏的员额。《后汉书·宦者传序》:“至 永平 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