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还席(還席)  拼音:huán xí
1.受人邀宴后,设酒席回请对方。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吃得醉的醉了,饱的饱了,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2.戏称酒醉后呕吐。
《漢語大詞典》:吐下
呕吐下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晋书·蔡谟传:“ 謨 初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百喻经·倒灌喻:“即便以餘药服之,方得吐下,尔乃得瘥。”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人有病而啜粥者,於吐下之后可也。未吐下时而先啜粥,非直滋病,亦欧恶不能下噲咽。”
分類:呕吐下泻
《国语辞典》:喜病  拼音:xǐ bìng
妇女怀孕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小便频繁、白日嗜睡、情绪不稳等。
《漢語大詞典》:涌泄(涌洩)
亦作“涌洩”。 见“ 涌泄 ”。
亦作“涌洩”。
(1).呕吐排泄。《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王冰 注:“涌,吐也;泄,利也。” 宋 秦观 《治势下》:“天下之势犹一人之身,缓而救之以猛,犹关鬲不通而涌泄之也;其急而解之以宽,犹虚中暴下而补养之也。”
(2).喷涌外泄。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后生耳目好奇而不择方。其力蓄而气鋭,力蓄则必有所涌洩,非泛滥不足以肆。”
《國語辭典》:肝气(肝氣)  拼音:gān qi
1.中医上称胸膈痛闷等病为「肝气」。
2.怒气。如:「你可别动肝气喔!我最怕得罪你了!」
《漢語大詞典》:吐药(吐藥)
促使呕吐的药物。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吐药之苦寒者,瓜蒂、巵子、茶末、豆豉、黄连、苦参、大黄、黄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昂地谋牛瑠璃十四两七钱,一匣,係吐药。”
《國語辭典》:喀喀  拼音:kè kè
拟声词。呕吐声。《列子。卷八。说符》:「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分類:呕吐声音
《國語辭典》:吐逆  拼音:tù nì
呕吐。《福惠全书。卷一六。刑名部。验各种死伤》:「中砒霜毒者,吐逆,肠绞痛,不可忍。」
分類:呕吐气逆
《國語辭典》:吐泻(吐瀉)  拼音:tù xiè
呕吐及腹泻。如:「吃了不新鲜的食物,会令人吐泻。」
《漢語大詞典》:空喉
(1).形容酒醉呕吐后喉间的轻快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巖杰 遽饮酒一器,凭栏呕噦;须臾,即席还 肇令 曰:‘凭栏一吐,已觉空喉。’” 宋 楼钥 《戏题十四弦》:“曲终劝客杯无算,一吐空喉醉不知。”
(2).捕狗器具。即索套。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引 宋 滕元发 《偷狗赋》:“既欲思於实腹,遂乃设於空喉。” 鲍廷博 校注:“空喉,取狗器也。”
《國語辭典》:小净(小淨)  拼音:xiǎo jìng
昆剧中的角色。性质与副净相似,亦常与丑角混称。
《漢語大詞典》:大净
阿拉伯文ghusl的意译,原意为“洗浴”。同“ 小净 ”相对。伊斯兰教规定,凡教徒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称为大净。此外,在主麻和节日礼拜时,一般也都作大净。未经大净,不得进行念经、礼拜、宰牲等活动。
《国语辞典》:海病  拼音:hǎi bìng
乘船时晕眩呕吐的毛病。也称为「晕船」。
《漢語大詞典》:嗝嗝
(1).呕吐声。 清 史梦兰 《迭雅》卷十:“嗝嗝,呕也。”
(2).鸟兽鸣声。 清 黄钺 《游黄山记》:“归宿於山阁,闻果子貍鸣嗝嗝,如呼人声。”
《國語辭典》:苦车(苦車)  拼音:kǔ chē
晕车。元。陆友《研北杂志。卷下》:「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犹北人谓之苦车。」
《國語辭典》:孕吐  拼音:yùn tù
怀孕初期所发生的食欲异常、呕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