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吴县(吴县)  拼音:wú xiàn
县名。在江苏省上海市西。旧为吴县、元和、长洲三县及太湖、靖湖两厅。因境内有姑苏山、姑苏台,故旧称为「姑苏」。
《漢語大詞典》:香雪海
(1). 江苏省 吴县 邓尉山 多梅,花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 清 康熙 时 江苏 巡抚 宋荦 题“香雪海”三字摩崖,遂为 邓尉 别名。名著 吴下 。 清 曹寅 《西城看梅吴氏园》诗:“老我曾经 香雪海 ,五年今见 广陵 春。”
(2).泛指梅花盛开的梅林。 柯灵 《〈香雪海〉序一》:“村里漫山遍野的梅林,满树含苞,不久梅花盛开,那将是一片真正的香雪海。”
《漢語大詞典》:岝崿
(1).山势高峻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互岭巉巖,岞崿嶇崯。” 晋 左思 《吴都赋》:“虽有石林之岝崿,请攘臂而靡之。”
(2).急疾貌。古文苑·黄香〈九宫赋〉:“枉矢持芒以岞崿,迅衡风而突飞电。” 章樵 注:“枉矢,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岞崿,振激之状。其势迅速过於风电。”
(3).山名。在今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春秋 吴王 僚 葬此。
《漢語大詞典》:木渎(木瀆)
镇名。在今 江苏 吴县 西南。地近 太湖 口,渡 太湖 者皆取道于此。 明 嘉靖 三十四年 明 军民追击 倭 寇,歼于此处。旧设 木渎 司,管 木渎 、 横塘 、 新郭 三镇。 清 设县丞驻此。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船一摇摇到 木瀆 。”
《國語辭典》:甪里  拼音:lù lǐ
1.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也作「角里」。
2.复姓。也作「角里」。
《国语辞典》:范仲淹  拼音:fàn zhòng yān
人名。(西元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谥文正。
《漢語大詞典》:平门(平門)
(1). 汉 时都城 长安 城门之一。又称“便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南出第三门曰 西安门 ,北对 未央宫 ,一曰 便门 ,即 平门 也。”
(2).春秋时 吴国 城门名。在今 江苏省 吴县 。 吴王 阖闾 始筑城,四面八门,北面为 齐 平 二门。相传 伍子胥 伐 齐 ,曾率大军由此门出,故称 平门 。见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漢語大詞典》:销夏湾(銷夏灣)
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太湖 中 洞庭西山 之麓,绕山十馀里,寒气逼人。相传为 吴王 避暑处,故名。 唐 皮日休 《太湖诗·销夏湾》:“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为 销夏湾 ,此名无所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十八:“ 销夏湾 ,在 太湖 洞庭西山 之 趾山 ,十餘里绕之。旧传 吴王 避暑处。周迴湖水一湾,冰﹝水﹞色澄彻,寒光逼人,真可销夏也。”
《漢語大詞典》:灵岩寺(靈巖寺)
(1).在 江苏省 吴县 灵岩山 。寺址原为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馆娃宫 遗址。为 中国 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八:“ 吴 有 馆娃宫 。今 灵巖寺 即其地也。”
(2).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灵岩峰 。 宋 太平兴国 中建。 马君武 《游雁荡》诗之二:“夜入 灵巖寺 ,初更月上时。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国语辞典》:无锡县(无锡县)  拼音:wú xí xiàn
县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周秦间境内产锡,到了汉朝,锡竭,故称为「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名为「有锡」;到东汉顺帝时,锡又枯竭,故又称为「无锡」,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此地濒太湖北岸,当京沪铁路中点,大运河由此经过,工商业繁荣,故也称为「小上海」。
《国语辞典》:曲园(曲园)  拼音:qū yuán
清朝俞樾所建的庭园,位于江苏省吴县。俞氏晚年著书于此,自号曲园居士。
《漢語大詞典》:蠡口
镇名。在 江苏省 吴县北 。相传因 范蠡 浮舟五湖经此而得名。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往迹》:“ 蠡口 在 长洲 界,又谓之 蠡塘 ,昔 范蠡 扁舟浮五湖,盖尝经此。”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国语辞典》:宝带桥(宝带桥)  拼音:bǎo dài qiáo
位于江苏省吴县东南,跨澹台湖口,长一千二百尺,为该处名胜之一。如:「宝带桥桥孔之多,结构之精巧,为中外建桥史上所罕见。」也称为「长桥」。
《漢語大詞典》:胥母
山名。即今 江苏省 吴县 莫厘山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旦食於 纽山 ,昼游於 胥母 。” 张宗祥 校注:“江南通志引 虑 志云: 洞庭 东山 一名 胥母 ,即今 莫釐山 。”文选·枚乘〈七发〉“弭节 伍子 之山,通厉 骨母 之场” 唐 李善 注:“史记:‘ 吴王 杀 子胥 ,投之于江, 吴 人立祠于江上,因名 胥母山 。’……疑骨母,字之误也。”按,古胥字形近骨字,传写而讹。参阅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
《漢語大詞典》:许市(許市)
(1). 许京 的街市。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父母婴孩,覆尸 许 市。” 李善 注引后汉书:“ 建安 元年,迁都於 许 。”
(2).古地名。即今 江苏省 吴县 浒关墅 。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卷下:“ 许市 在郡西二十五里。《图经》云: 秦皇 求 吴王 剑,白虎蹲於丘上,遂西走二十五里而失。剑不能得,地裂为池,因名其地曰 虎疁 。盖此地是也。 唐 讳虎, 钱氏 讳鏐,故改云 许市 。” 宋 杨万里 《将近许市望见虎丘》诗:“ 许市 人家远树前, 虎邱 山色夕阳边。石桥分水入别港,茅屋垂杨仍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