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稚卿。吕公著弟。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历知泽、颍、庐、常四州,累改陕西转运使。神宗元丰初知永兴军,徙河阳,平洛口兵变。哲宗时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为政明恕。官终户部尚书。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幼子。仁宗时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泽、颍、庐、常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判都水监,改陕西转运使。知渭州,徙郓州。熙宁十年坐失入死罪,责知蔡州。元丰初,知永兴军,二年徙河阳。四年五月知审官东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与李宪不和,徙相州,更陈、杭、郑、瀛四州。元祐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五月任秘书监,三年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四年擢户部尚书。五年三月以病提举醴泉观,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诗集、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吕遘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遘,历杭州观察推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虞部员外郎。嘉祐六年为驾部员外郎。见《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一《吕遘可大理寺丞制》,《蔡忠惠集》卷四《吕遘可虞部员外郎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又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三,熙宁十年有点检两务场吕遘,不知同是一人否。
吕淙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和叔。吕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辟为书写机密文字。父丧,家居讲道数年。宋攻西夏,鄜延转运使檄为从事。卒于延州官舍。尝学于张载,能守师说。有《诚德集》。
全宋诗
吕大钧(一○三~~○八二),字和叔,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伊洛渊源录》卷八《行状略》)。为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为书写机宜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丁父忧,家居数年。元丰五年,会伐西夏,鄜延路转运司檄为从事,未几感疾卒,年五十二。有《诚德集》,已佚。事见《宋文鉴》卷一四五《吕和和叔墓表》,《宋史》卷三四○有傅。
全宋文·卷一七○四
吕大钧(一○三一——一○八二),字和叔,学者称京兆先生,大防弟。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嘉祐二年中进士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光禄寺丞,知耀州三原县。韩绛宣抚陕西、河南,辟书写机宜文字。丁父忧,服除,独家居数年。起诸王宫教授,求监凤翔府造船务、鄜延路转运司从事。元丰五年卒于延州官舍,年五十二。著有《诚德集》。见范育《吕和叔墓志铭》(《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
吕昌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吕昌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熙宁中任白水县令。
吕公褥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成德军知军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吉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有《庄子解》及文集。
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十年,知延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哲宗元祐初知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知大名。五年(一一○六)知杭州。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四年,以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政和元年卒,年八十。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崇宁五年,复知杭州。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政和元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吕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利州路转运判官。熙宁六年(1073)任梓州路转运判官。熙宁十年(1077)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龙游人,字大防。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知饶州府。有学行,从游者众。为龙游士子发举之第一人。
全宋诗
吕防,字大防,龙游(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元丰七年(一○八四)以临川知县权抚州州学教授(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二)。后奉祠,归家讲学。事见明万历《龙游县志》卷七、卷八。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〇
吕大防(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后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皇祐初进士及第,调冯翊主簿、永寿令。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入为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命为监察御史里行。以争濮王称考,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判淄州。熙宁元年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召直舍人院。韩绛宣抚陕西,命为判官,又兼河东宣抚判官,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会环庆兵乱,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数月徙知华州,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元丰初,徙永兴。居数年,知成都府。哲宗继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吏部尚书。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国公。在位凡八年,宣仁后崩,出知颍昌府,寻改永兴军。未几,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居郢州。绍圣四年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赴贬所途中,卒于虔州信丰,年七十一。著有《杜工部年谱》(存)、《韩吏部文公集年谱》(存)、《吕汲公文录》。见《宋史》卷三四〇《吕大防传》。
吕公儒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十年(1077)任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月任命。元丰二年(1079)八月知河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进伯,一作晋伯。吕大防兄。仁宗皇祐间进士。为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陈五不可,因罢不遣。历知代州、石州,屡驳折契丹求地使者。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绍圣中知渭州,与章惇议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诗
吕大忠,字进(或作晋)伯,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嘉庆《蓝田县志》卷六)。为华阴尉、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东都事略》卷九一本传)。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陕西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四之二六),历知陕州、秦州、渭州、同州。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有《辋川集》五卷、奏议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一○
吕大忠,字进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吕大防之兄。皇祐中进士,为华阴尉、晋城令、提举永兴路义勇、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被命与刘忱使契丹,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石州。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淮西提点刑狱。元祐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继知秦州。绍圣二年,加宝文阁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吕氏乡约》。《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6 【介绍】: 宋寿州人,字原明。吕公著子。少师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复师程颢、程颐、张载。弃科举,一意古学。以荫入官,管库近十年,后除兵部员外郎。哲宗绍圣初,出知怀州。坐元祐党贬和州居住。徽宗即位,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邢州。有《吕氏杂记》。
全宋诗
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公著长子。学者称荥阳先生。以荫入官,为崇政殿说书。哲宗绍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诗话》)。会党论起,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俄谪居和州。元符末,起知单州(同上书)。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改光禄少卿,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领宫祠,羁寓淮、泗间十馀年,卒。今存《吕氏杂记》二卷。事见《伊洛渊源录》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二程、张载游。不事科举,以荫入官,久滞管库,乃判登闻鼓院。元祐六年为兵部员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荐,为崇政殿说书;八年擢右司谏。绍圣党论起,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崇宁元年党祸再起,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为宫祠,羁寓淮泗十馀年,卒。著有《发明义理》(存)、《吕氏杂记》(存)。《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与叔。吕大钧弟。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通六经,尤精于《》。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有《玉溪集》、《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钧弟。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有《玉溪集》,已佚。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元祐初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集》等。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吕当,乐陵(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人。颐浩父。元丰间为祁州司法参军(《燕魏杂记》)。追赠太子太师(《北山集》卷二五《故父任宣德郎赠太子少师当赠太子太师》)。
吕和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八年(1075)任军器监丞。元丰五年(1082)任考功郎中。元丰八年(1085)任金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