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下一页
往还二回向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甚深大回向经
信向
真如相回向
发愿回向
普回向
众生回向
须陀洹向
义兼两向
预流向
实际回向
影向
影向众
佛类词典(续上)
往相回向愿往还二回向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甚深大回向经
信向
真如相回向
发愿回向
普回向
众生回向
须陀洹向
义兼两向
预流向
实际回向
影向
影向众
往相回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第十七愿也。
(术语)弥陀之第十七愿也。
往还二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参见:二回向)
(名数)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参见:二回向)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乞眼婆罗门)
(传说)(参见:乞眼婆罗门)
甚深大回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
(经名)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
信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归向之也。随愿往生经曰:「信向者少,邪习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信仰三宝和归向三宝。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归向之也。随愿往生经曰:「信向者少,邪习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信仰三宝和归向三宝。
真如相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一。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术语)十回向之一。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发愿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善导观经疏释南无二字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术语)唐善导观经疏释南无二字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普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夏安居中行楞严会,每日粥罢集众诵楞严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之偈,大众同声念,普回向之偈,真歇禅师所制,敕修清规楞严会载之。
(术语)禅林夏安居中行楞严会,每日粥罢集众诵楞严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之偈,大众同声念,普回向之偈,真歇禅师所制,敕修清规楞严会载之。
众生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回向)
(术语)(参见:回向)
须陀洹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须陀洹分因果之二位。自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间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为须陀洹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术语)须陀洹分因果之二位。自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间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为须陀洹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义兼两向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文上下异义也。
(杂语)一文上下异义也。
预流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向之一。预流果之因道也。(参见:预流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术语)四向之一。预流果之因道也。(参见:预流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实际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回向之一。(参见:回向)附录。
(术语)三种回向之一。(参见:回向)附录。
影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神佛来临也。影者取其本体一时应现之义,或取来临时其形不可见。
(术语)神佛来临也。影者取其本体一时应现之义,或取来临时其形不可见。
影向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众)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影响众)
(术语)(参见:四众)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影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