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垂阿
向下四垂的曲檐。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簷更衣,周若一舍。”
分類:向下
《國語辭典》:滑坡  拼音:huá pō
1.地表斜坡上大量土石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如:「由于连日大雨,水库上游两侧产生滑坡现象。」
2.大陆地区用来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
《漢語大詞典》:瞻谛(瞻諦)
谓向下看。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天大寒, 宣 ( 韩宣 )前以当受仗,豫脱袴,缠褌面缚;及其原,褌腰不下,乃趋而去。帝( 文帝 )目送之,笑曰:‘此家有瞻諦之士也。’”
分類:向下下看
《漢語大詞典》:捺弮
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宋 韩琦 《观稼回比园席上》诗:“尝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极云齐。” 宋 韩琦 《观稼》诗之二:“便晴唯恐禾生耳,将熟偏宜穀捺弮。”
《漢語大詞典》:颓沱
亦作“颓沱”。 水流向下宣泄。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 五代 齐己 《夏雨》诗:“頽沱来洞壑,汗漫入 瀟湘 。”
《国语辞典》:罂粟花(罂粟花)  拼音:yīng sù huā
罂粟所开的花。花朵大,花柄很长,花蕾向下。有红、紫、白等色,花色鲜艳美丽。如:「罂粟花是印度的国花。」
《漢語大詞典》:跟斗
(1).人体失去平衡而摔倒,或指人体向下弯曲然后翻转的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一脚踏到外面,仰面就是一个跟斗。” 丁玲 《过年》:“ 强哥 和 毛弟 在毡上大显好身手,说是从 孙悟空 那里学来的跟斗,一下可以打过十万八千里。”
(2).喻指挫折或失败。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你有丰富的经验,看 香港 市场的变化,决定自己的行动,别人保不住会在‘汇丰’手里栽跟斗,你一定会站得稳稳的。”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 梁建 所跌的跟斗,不是一般的跟斗,而是带有毁灭性的跟斗。”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二章:“ 焦庆 媳妇不知怎么也插上一句:‘别怪主任摔跟斗,今年的麦子个儿分量就是重。’”
《國語辭典》:抹搭  拼音:mǒ dā
1.眼皮向下而不闭合。
2.怠惰、散漫。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若是贾谊困在长沙,我敢似孟光般显贤达,休想我半星儿意差,一分儿抹搭。」也作「抹挞」、「抹剌」、「设答」。
《漢語大詞典》:坠凳(墜凳)
亦作“ 坠蹬 ”。亦作“ 坠鐙 ”。 向下拉正马镫,侍候尊长上马。亦表示对人敬仰,甘执贱役之意。 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长者在上,小生只合执鞭坠凳,尤恐无福,焉敢当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两个太监,牵着一匹御用的马,请 庄徵君 上去骑着,两个太监跪着坠蹬。”红楼梦第五二回:“老嬷嬷又嘱咐他们些话,六个人连应了几个‘是’,忙捧鞍坠鐙, 寳玉 慢慢的上了马。”
《国语辞典》:凹下  拼音:āo xià
向下陷进去。明。周琦《东溪日谈录。卷八。物理谈》:「山川固重浊之阴凝于下者,凸出则为山,凹下则为川。」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八。兽类七》:「獭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木獭。尝有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为之成旋垄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
《漢語大詞典》:般伏
犹盘伏。屈身向下,一种行礼的动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升降揖让,般伏拜謁。”
《國語辭典》:发牌(發牌)  拼音:fā pái
玩牌时,将手中的牌分发出去。《红楼梦》第四七回:「凤姐正该发牌,便故意踌躇了半晌。」
《國語辭典》:翻跟头(翻跟頭)  拼音:fān gēn tou
1.头手同时著地,臀部翘起,脚用力一蹬,使身子翻转过来的一种动作。也称为「翻跟斗」、「翻金斗」、「翻觔斗」、「翻筋斗」、「打跟头」、「打筋斗」。
2.大陆地区指用比原价高一倍或数倍的价钱卖出。也称为「翻跟斗」、「翻筋斗」。
《漢語大詞典》:俛眄
斜着眼向下看。表示鄙夷、不屑。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四:“俛眄区中人,飞埃集毛锋。”
《漢語大詞典》:俯视图
由物体上方向下做正投影得到的视图。也叫顶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