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吐泪
【佛学大辞典】
(杂名)譬母之赤精为吐,比父之白精为泪,止观七曰:「吐泪赤白,二渧和合,托识其中。」同辅行曰:「吐泪等者,大论云:身内欲虫,人和合时,男虫白精如泪而出,女虫赤精如吐而出。骨髓膏流令此二虫吐泪而出。」
迦萨吐罗
【佛学大辞典】
(动物)梵名。译曰麝香。
窣吐罗底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Sthu%la%tyaya,六篇中第六小罪之名。见慧琳音义六十。
口吐莲花
【俗语佛源】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净的标志。说法微妙,谓之「口吐莲花」,似出于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然而,其源当上溯至南北朝时的佛图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术。佛图澄便「取钵盛水,烧香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莲花」比喻口出妙语,说话有文采。如《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少游又问讯云:『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随道人中吐莲花,半文无舍。』」也作「口吐珠玑」。如明·谢谠《四喜记·花亭佳偶》:「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涉承明陛。」(李明权)
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
【三藏法数】
谓若看病人所有大小便利唾吐臭秽,但尽心亲近,为其洗涤,无起恶贱之心也。
无量阿僧祇劫吐女根
【三藏法数】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吐者,不受之义,即出离也。谓如来于初阿僧祇劫,尸弃佛时,已离女身,永不复受。故云吐女根也。(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