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名言  拼音:míng yán
1.有价值的言论、善言。《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金子香听了王总教的这些名言,一句句打在心坎上,说不出的感激。」
2.称说。《书经。大禹谟》:「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國語辭典》:至理名言  拼音:zhì lǐ míng yán
极正确而有价值的道理或言论。《歧路灯》第四○回:「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虽不是圣经贤传,却是至理名言。」
《国语辞典》:海岳名言  拼音:hǎi yuè míng yán
书名。宋米芾撰,一卷。以谈论书法为内容,对于运笔、布局有独到的见解,后代书法家奉为圭臬。
《漢語大詞典》:珠唾
喻名言,佳作。 宋 张元干 《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词:“锦肠珠唾,钟间气,卓犖天才。”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分類:名言佳作
《漢語大詞典》:名语(名語)
名言。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引 明 王世贞 读书后:“嚮者於 李宾之 拟古乐府,病其太涉议论……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递出。”
分類:名言
《漢語大詞典》: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漢語大詞典》:名通
(1).名言通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絶嘆,以为名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 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2).通达合理。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汉石例》:“皆原其据依,详为之注。而以今古异宜,不可循用,其言尤为名通。”
名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名目与言句也。唐华严经三十二曰:「于一一法名言悉得无边无尽法藏。」
名言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子之一。谓之第八识色心生诸法之亲因缘种子。是以名言为缘所熏之种子也。(参见:二种子)
【佛学次第统编】
名言种子有其二种:
一、表义名言种子 因名起种,名表义名言种子。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非诠表声,非是名言。然名是声之屈曲差别,唯无记性,不能熏成色心等种。以因名故,心随其名,变似五蕴三性法等而熏成种。虽亦有依句等而成熏习,总说为名。诠召诸法,名最胜故,名言进退,摄句字故。
二、显境名言种子 不因名言熏成种子,名显境名言种子。显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即是一切七识见分等心,非相分心。此见分等,实非名言能显所了境,如言说名显所诠法,故名为名。
表义名言,唯第六识缘之熏习,馀皆不缘,亦不能发,显境名言,通前七识,非第八识随二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
表义名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显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诸诠表义理,故名为名言。
表义名言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境名言种子之对。谓名言种子中,由自他之名言,显色心诸法之体,于心前变现其相分,而薰习其种子于第八识之自体者也。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名言传而薰习之种子也。
显境名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表义名言之对。七识之心心所识别境也。以恰如名句文之诠义,故指心心所而谓为显境名言。
名言熏习
【三藏法数】
名即名字,言即言说。此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是第六意识。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云名言熏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