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下同心  拼音:shàng xià tóng xīn
众人一心。《淮南子。本经》:「上下同心,君臣辑睦。」《周书。卷二九。宇文虬传》:「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也作「上下一心」。
《漢語大詞典》:缪力同心(繆力同心)
同“ 勠力同心 ”。 繆,通“ 勠 ”。古文苑·秦惠文王〈诅楚文〉:“昔我先君 穆公 及 楚成王 ,是繆力同心,两邦若壹。” 章樵 注:“繆,读作戮。”
《漢語大詞典》:勠力同心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献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后汉书·袁绍传:“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当勠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分類:齐心合力
《國語辭典》:戮力同心  拼音:lù lì tóng xīn
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国语。齐语》:「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清史稿。卷二一八。诸王传。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雠,彰我朝廷之德。」也作「同心僇力」、「同心戮力」、「戮力齐心」、「戮力一心」。
分類:齐心协力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漢語大詞典》:同怀(同懷)
(1).同心。指情投意合。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一:“彼美同怀子,非尔谁为心。”
(2).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 宋 朱熹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
(3).谓同胞兄弟姐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武科》:“﹝ 胡 某四子﹞以同怀四人而俱中武进士,大 江 以南所罕见者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余家同怀十人,惟 紫妹 最幼最美最才最贤。”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
《漢語大詞典》:同契
(1).契合。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上同契於 稷卨 ,降合颖於 伊 望 。”晋书·宣帝纪:“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 宋 秦观 《王朴论》:“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
(2).犹同志;同心。 晋 陆机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与子。”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载结同契。”
《國語辭典》:齐心(齊心)  拼音:qí xīn
同心、团结一致。《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臧洪》:「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三国演义》第七回:「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
《漢語大詞典》:叶心
同心。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僚请复尊号表》之三:“今者君臣同德,上下叶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二人执性不同,同归於道,叶心翼赞,以致刑措焉。”
分類:同心
《漢語大詞典》:同欲
(1).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 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2).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漢語大詞典》:合志
(1).符合意愿。易·升:“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高亨 注:“合志,符合志愿。”
(2).同一志向;同心。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孔颖达 疏:“合志同方者,方犹法也,言儒者与交友合齐志意而同於法则也。” 宋 曾巩 《韩琦制》:“惟初登庸,合志皇祖,仁民爱物,日陈上前,进贤退奸,阴利天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时 闽 督易以 方保巖 制府 维甸 ,与二将合志歼贼。”
《漢語大詞典》:并心(併心)
(1).同心。后汉书·赵岐传:“ 岐 虽迫大命,犹志报国家,欲自乘牛车,南説 刘表 ,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与将军并心同力,共奬王室。”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我深闭固拒,使彼不得安息,则彼上下愤惧,并心一力,致死於我,彼所以能崛强也。”
(2).专心。 汉 贾谊 《治安策》:“ 商君 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 秦 俗日败。” 晋 左思 《娇女》诗:“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盘槅。”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君於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乎!”
犹言集中心思,专心。 清 方苞 《送李雨苍序》:“君其併心於所事,而於文则暂輟可也。”
《漢語大詞典》:合心
(1).同心;齐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传:“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红楼梦第六八回:“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諫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
(2).称心,投合心意。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四章:“ 大柱 ,你和 细芳 合心不合心?合心,就早日过门。”
《漢語大詞典》:藕心
同心。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不向西陵结藕心,时傍云堦扫寒碧。”
分類:同心
《漢語大詞典》:朋心
同心。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 李贤 注:“朋,犹同也。”陈书·高祖纪上:“屈礼交盟,人祇感咽,故能使舟师并路,远邇朋心。”
分類: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