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同声
典故

《周易》卷一《乾卦·文言》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
《庄子》杂篇·卷十上《渔父》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例句

畴昔同声友,骞飞出凤池。 张说 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

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柳宗元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驿在襄州之南。即淳于髡放鹄之所)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國語辭典》:同声(同聲)  拼音:tóng shēng
1.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如:「异口同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同行、同业。《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