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同体
【佛学大辞典】
(譬喻)如波之于水,四肢之于一身,谓之同体。
同体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同体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体内方便。台宗释方便用体外体内之二者。(参见:方便)
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同体之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根本无明。是为真如自体之迷惑,故名同体之惑,如波与水同体。法华玄义五曰:「无明是同体之惑,如水内乳,唯登地已去菩萨鹅王能唼无明乳,清法性水。」
同体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一体三宝。四种三宝之一。(参见:三宝)
体性同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理之法门而论,则如来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也。
同体大悲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三宝──同体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谓佛法僧,名虽有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三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三、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僧宝。
同体相入义
【三藏法数】
同体相入者,谓一缘多缘无别体,故名为同体。若一缘有力,则能持多一,若多一无力,则依彼一缘。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多能摄一,一便入多也。
同体相即义
【三藏法数】
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盖本一有体,能作多一;多一无体,由本一成多一,即本一也。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也。(本一者,谓多数中随其所用之一即为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