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吊死
临吊
吊哭
吊诡
鹤吊
吊国
吊服
行吊
赴吊
吊恤
吊唁
吊慰
吊子
君吊
使吊
《國語辭典》:吊死(弔死)  拼音:diào sǐ
吊祭死者。《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國語辭典》:吊死  拼音:diào sǐ
自缢、上吊而死。如:「听说有人吊死在屋里头,所以那房子一直卖不出去。」
《漢語大詞典》:临吊(臨弔)
谓临丧哭吊。后汉书·侯霸传:“十三年, 霸 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弔。” 唐 韩愈 《裴君墓志铭》:“丁后母丧,上使临弔。”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庞 遣僕临弔,诡以择日对。”
分類:临丧
《漢語大詞典》:吊哭(弔哭)
吊祭且哀哭之。礼记·杂记下:“既葬,大功,弔哭而退,不听事也。”《汉书·贾山传》:“古之贤君於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临视之亡数,死则往弔哭之。”
分類:吊祭哀哭
《國語辭典》:吊诡(弔詭)  拼音:diào guǐ
奇异、怪异。如:「文词吊诡」。
分類:奇异怪异
《國語辭典》:鹤吊(鶴弔)  拼音:hè diào
传说陶侃丧母,有二位客人来吊丧,不哭而退,化鹤飞去。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遂以此指吊丧。
分類:陶侃去职
《漢語大詞典》:吊国(弔國)
祭吊国君之丧。后汉书·廉范传:“ 肃宗 崩, 范 奔赴 敬陵 。时 庐江郡 掾 严麟 奉章弔国,俱会於路。”
分類:国君
《漢語大詞典》:吊服(弔服)
吊丧之服。《孔子家语·终记》:“ 子贡 曰:‘昔夫子之丧 颜回 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 子路 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於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通典·礼六二:“ 汉 戴德 云:‘制:緦麻具而葬,葬而除。’谓子为父,妻妾为夫,臣为君,孙为祖。后也无遣奠之礼,其餘亲皆弔服。” 唐 韩愈 《改葬服议》:“无弔服而加麻则何如?曰:今之弔服,犹古之弔服也。”
分類:吊丧
《漢語大詞典》:行吊(行弔)
进行吊唁。礼记·檀弓下:“行弔之日,不饮酒食肉焉。”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古之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京师斜对 给孤寺 道南一宅,余行弔者五。”
分類:吊唁
《漢語大詞典》:赴吊(赴弔)
(1).前往吊丧。后汉书·徐稺传“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稺 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弔。”
(2).前往慰问。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弔。”
《漢語大詞典》:吊恤(弔恤)
见“ 弔恤 ”。
亦作“ 弔卹 ”。 慰问抚恤。旧唐书·陆贽传:“然后弔恤死义,慰犒有功,绥辑黎蒸,优问耆耋,安定反侧。”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漕檄令输银绢耳,无预弔卹,必若改服,须奏闻也。” 宋 刘跂 《昭雪先公谢执政启》:“贬降之秩未还,弔恤之恩尚闕。”
分類:慰问抚恤
《國語辭典》:吊唁(弔唁)  拼音:diào yàn
吊祭并慰问丧家。如:「他专程前往死者家中吊唁。」也作「吊谚」。
《國語辭典》:吊慰(弔慰)  拼音:diào wèi
奠祭死者并慰问死者家属。如:「李老闆前往殉职员工家中吊慰,并答应从优抚恤。」
《國語辭典》:吊子  拼音:diào zi
1.一种小壶。口大,柄长,由砂土或金属所制成,通常用来煎孳或温酒。也称为「铞子」。
2.对联。《金瓶梅》第六八回:「在花园捲棚内建立道场,各门上贴欢门吊子,讽诵华严金刚经咒。」
《韵府拾遗 啸韵》:君吊(君吊)
后汉书祭遵传古者臣疾君视臣卒君吊德之厚者也
《韵府拾遗 啸韵》:使吊(使吊)
柳宗元吊乐毅文许纵自燕来曰燕之南有墓焉其志曰乐生之墓余闻而哀之其返也与之文使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