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合下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即时即刻之意。与直下同义。佛果圜悟真觉禅师心要上所谓:「初祖达磨到梁见武帝,合下用只个头上一著子。」碧岩集所谓:「这僧知投子实头,合下做个圈缋子。」即其例也。
合行曼陀罗供
【佛学大辞典】
(修法)合胎藏界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供养之之法会也。
合行秘密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合行胎藏界与金刚界两部之秘密灌顶法也。见自在金刚集。
合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合左右十指之爪也,同于合掌。印度之敬法。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参见:合掌)
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全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支那以拱手为敬,印度以合掌为敬。观音义疏上曰:「合掌者,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或云:叉手白佛言者,皆是歛容呈恭,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掌合一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俗语佛源】
合掌又称「合十」,谓两手十指相合。原为印度表示致敬的礼仪,犹如中国传统以拱手为敬,现代通行以握手为敬。佛家沿用合掌表示一心归敬。如《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比丘尼至佛前合掌道:『孙悟空有事,要见如来。』」《日用规范》介绍合掌之法:「合掌,手指不得参差,须当胸,高低得所。」《永平清规》谓:「合掌,指头当对鼻端。头低,指头低;头直,指头直。」又有一种合指而不合掌的方式,称为「莲花合掌」。隋·智顗《观音义疏》解释合掌的意义:「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真至一心。」今亦泛指虔敬。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五:「我无有言说,我只合掌赞美你们的纯洁与伟大。」在俗语中,合掌的用法较多。如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应难量,浮萍踪迹多漂荡,何时合掌。」此指相会,会合。又如清·李渔《怜香伴·倩媒》:「这话说来有些合掌。」此指符合,相符。此外,旧时诗文对偶词句意义类同、相近,谓之「犯合掌」。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指出:「耿伟《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拙,『朝』、『昼』二字合掌。」(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须合掌当胸,以表诚心之不乱也。
合中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而知觉,是云合中知。如眼根之于色境,则反之,故云离中知。俱舍论二曰:「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同光记二曰:「此宗眼耳意三取非至境,鼻舌身三唯取至境。若依胜论外道,六根皆取至境。」
合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可用者。禅门之语。敕修清规副寺曰:「病僧合用供给之物。」
合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离作法而言。示同喻之体,结合宗与因,以确立宗义之作法也。例如声无常(宗),因缘生故(因),视诸因缘生(因同品),皆无常(宗同品),喻如瓦器等(喻依),之论式中,举其同喻之体,结合因之因缘生与宗之无常,凡有因义之所,必有宗义附随,宗义亦附随因义,是也。此合作法以先因后宗为定则。即先举因义,后举宗义,结合两者是也。盖由既知之因,立论未知之宗,以为推断之顺序也。因明大疏三所谓:「母牛去处,犊子必随,因有处,宗必随逐,此为合。」即其意也。
合昏树
【佛学大辞典】
(植物)梵语曰尸利洒。译言合昏树。香药三十二味之一。见最胜王经七。优昙钵罗。译言合昏树。见演密钞五。
合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原为关于舞乐之曲调名。舞乐之结尾,特以一曲调终了之,是云合杀。杀者散之义,渐缩合其声而终可为放散之义。佛家以此名名一声明法念佛之合杀法,出呗策。于读经行道之终奏之。【又】二个并合杀绝也。传灯录十八翠岩令参条曰:「问:僧繇为什么写志公真不得?师曰:作么生合杀。」又碧岩集曰:「看他于雪窦后面合杀得好。」
合部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二十四品。隋宝贵天竺三藏阇那堀多Jn^a%nagupta(译德志)以自译之一品与前朝之昙无谶Dharmaraks!a译,真谛Parama%rtha译之诸品,合为一经二十四品者。故谓之合部金光明经。
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全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支那以拱手为敬,印度以合掌为敬。观音义疏上曰:「合掌者,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或云:叉手白佛言者,皆是歛容呈恭,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掌合一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俗语佛源】
合掌又称「合十」,谓两手十指相合。原为印度表示致敬的礼仪,犹如中国传统以拱手为敬,现代通行以握手为敬。佛家沿用合掌表示一心归敬。如《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比丘尼至佛前合掌道:『孙悟空有事,要见如来。』」《日用规范》介绍合掌之法:「合掌,手指不得参差,须当胸,高低得所。」《永平清规》谓:「合掌,指头当对鼻端。头低,指头低;头直,指头直。」又有一种合指而不合掌的方式,称为「莲花合掌」。隋·智顗《观音义疏》解释合掌的意义:「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真至一心。」今亦泛指虔敬。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五:「我无有言说,我只合掌赞美你们的纯洁与伟大。」在俗语中,合掌的用法较多。如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应难量,浮萍踪迹多漂荡,何时合掌。」此指相会,会合。又如清·李渔《怜香伴·倩媒》:「这话说来有些合掌。」此指符合,相符。此外,旧时诗文对偶词句意义类同、相近,谓之「犯合掌」。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指出:「耿伟《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拙,『朝』、『昼』二字合掌。」(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须合掌当胸,以表诚心之不乱也。
合掌叉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合掌而交叉手指也。密教所谓金刚合掌。观无量寿经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合掌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以虚心合掌,故有此名。
合莲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以譬凡夫之心脏。菩提心论曰:「凡人心如合莲华,佛心如满月。」
【佛学常见辞汇】
密教称凡夫的心脏为合莲华。
【三藏法数】
谓月盛满之时,其光照故,莲华开而复合。犹如来说法开示明了,众生五欲覆盖之心,不令发起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合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合于他坛之意。又名即坛。对于离坛而言。即请大坛之诸尊,移于护摩坛,修本尊念诵法后,直合护摩法而修之也。是为本于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之意者,通行之护摩法,大抵依此仪。又于一炉具四种之炉形,炉内四方,各书种子之字,称之为合坛炉。向此炉同时修息灾增益降伏敬爱之四种,名为合坛护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