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唼呷
鱼鸟吃食。亦指鱼鸟吃食声。 清 黄宗羲 《避地赋》:“鳧雁唼呷於鸿波兮,岛屿之逶迤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少间,復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 何垠 注:“唼呷,谓多鱼吞吐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内一斜尾鱼,唼呷水面,见人不惊。”
分類:鱼鸟吃食
《國語辭典》:啑喋  拼音:shà zhá
拟声词。形容鱼类或水鸟的吃食声。宋。沈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诗:「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也作「唼喋」。
分類:鹅鸭吃食
《漢語大詞典》:唼啑
禽鸟吃食。 唐 韩偓 《深院》诗:“鹅儿唼啑梔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分類:禽鸟吃食
《国语辞典》:狼分  拼音:láng fēn
如狼之争吃食物。比喻竞争激烈。《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谯周》:「于是豪彊并争,虎裂狼分,疾博者获多,迟后者见吞。」
《國語辭典》:食积(食積)  拼音:shí jī
中医指饮食时无节制,引起消化不良,东西停积肠胃的病。症状有胸腹部胀满、口有臭味、吐酸水、便秘或腹泻等。
《国语辞典》:豕交兽畜(豕交兽畜)  拼音:shǐ jiāo shòu xù
与人交往,只供给吃食而毫无敬爱之心,像养猪、养牲畜一样。语本《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比喻待人不礼貌。
《漢語大詞典》:过午不食(過午不食)
佛教戒律。每日一餐,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为病, 宋 人言长年诀:夜卧不覆首,晚饭少数口。避瘴者诀:稍饮卯前酒,莫喫申后饭,似非常行之道。学佛者则过午不食,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 过中不食 ”。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國語辭典》:背槽抛粪(背槽拋糞)  拼音:bèi cáo pāo fèn
驴马刚吃完槽里的食物,就转过身来拉粪。比喻人反脸无情,忘恩负义。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这里微微的把气喷。输个姓因,怎不教那厮背槽抛粪。」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你将这赤的金、白的银饕餮都尽,又道是女孩儿背槽抛粪。」
《漢語大詞典》:吃癞碗(吃癩碗)
用脏碗。指吃食不洁。《水浒传》第二二回:“但凡客商在路,早晚安歇,有两件事免不得:吃癩碗,睡死人床。”
分類:吃食不洁
《漢語大詞典》:唼咂
鱼类吃食。亦指鱼类吃食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金鯽千头,泃沫水面,投以胡饼,唼咂有声。”
分類:鱼类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