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叹咨
寤叹
叹美
哀叹
叹羡
忧叹
叹凤
余叹
叹绝
赏叹
颂叹
叹伤
叹喟
叹伏
伤叹
《漢語大詞典》:叹咨(歎咨)
叹息咨嗟。 宋 苏洵 《颜书》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分類:叹息
《漢語大詞典》:寤叹(寤歎)
睡不着而叹息。《诗·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晋 陶潜 《赠长沙》诗:“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分類:不着叹息
《國語辭典》:叹美(嘆美)  拼音:tàn měi
赞美。如:「她悦耳的歌声令大家不断的叹美。」
《國語辭典》:叹美(歎美)  拼音:tàn měi
赞美。如:「她悦耳的歌声令大家不断的叹美。」
分類:叹美赞美
《國語辭典》:哀叹(哀歎)  拼音:āi tàn
悲哀的叹息。《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
《國語辭典》:叹羡(歎羨)  拼音:tàn xiàn
赞叹羡慕。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奏秦声则叹羡而慷慨,理齐楚则情一而思专。」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书法上。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自书五经于太学,观者如市,叹羡不及。」
《漢語大詞典》:忧叹(憂歎)
亦作“ 忧嘆 ”。 忧虑叹息。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乃復随例,显封大国,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非臣秽衅所宜蒙获,夙夜忧叹,念报罔极。”《西游记》第五八回:“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嘆。”
《漢語大詞典》:叹凤(歎鳳)
谓生不逢时。典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唐玄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悲道穷。”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长歌》:“ 有周 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 宋 。”
分類:生不逢时
《漢語大詞典》:余叹(餘歎)
谓不尽的叹息。 汉 应玚 《正情赋》:“仰崇夏而长息,动哀响而餘叹。” 宋 苏轼 《遗直坊》诗:“ 鲁 经有餘叹, 楚 些无归魂。”
分類:不尽叹息
《漢語大詞典》:叹绝(歎絶)
赞叹备至。 明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青春二月当艳阳,观者千人皆叹絶。”
分類:赞叹备至
《漢語大詞典》:赏叹(賞歎)
亦作“ 赏嘆 ”。 叹赏,嗟叹称赏。新唐书·杜元颖传:“数从使府辟署,稍以右补闕为翰林学士,敏文辞, 宪宗 特所赏叹。” 明 归有光 《送顾公节北上序》:“每朝会公卿间,敷奏经书,未尝不加赏嘆。”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节五八:“这好似 王百谷 一样, 元美 四十才子诗虽说‘ 百谷 命世才,兴文自绮岁’,很加赏叹,但不以录于五子之列。”
《漢語大詞典》:颂叹(頌歎)
赞颂感叹。 汉 班固 《西都赋》:“ 秦 汉 之所极观, 渊 云 之所颂叹。” 汉 王充 论衡·宣汉:“非以身生 汉 世,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聊识其意於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
分類:赞颂感叹
《國語辭典》:叹伤(歎傷)  拼音:tàn shāng
悲叹、伤心。唐。温庭筠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忆昔几游集,今来倍叹伤。」
《國語辭典》:叹喟(歎喟)  拼音:tàn kuì
叹息、叹气。《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曾伤爰哀,永叹喟兮。」唐。柳宗元 吊屈原文:「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髣髴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
分類:叹气叹息
《漢語大詞典》:叹伏(嘆伏)
同“ 叹服 ”。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射 驰使写碑还校,如 衡 所书,莫不叹伏。”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郡将 皇甫选 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服。陈书·欧阳頠传:“时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诺如此。”
分類:叹服
《漢語大詞典》:伤叹(傷歎)
亦作“ 伤嘆 ”。 悲伤感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洪 不屈, 绍 杀 洪 ,邑人 陈容 为丞,谓曰:‘寧与 臧洪 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 绍 又杀之,士为伤叹。” 隋炀帝 《答智顗蒋州事书》:“僧众无依,实可伤叹。”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暱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若 昭君 者,虽一时不遇,而千载之下,莫不歌咏而伤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