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68,分125页显示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7 78 79 80 下一页
叶寅( 黄 字 直翁 )
叶祐之(字 元吉 号 同庵 世称 同庵先生 )
叶元素(字 唐卿 号 苔矶 )
叶择甫
叶寘(字 子真 号 坦斋 )
叶仲实
叶子春
叶子谦
叶子仁
叶参(字 次公 )
叶宾(字 虞卿 )
叶温
叶曙(字 杲卿 )
叶清臣(字 道卿 )
其它辞典(续上)
叶顗叶寅( 黄 字 直翁 )
叶祐之(字 元吉 号 同庵 世称 同庵先生 )
叶元素(字 唐卿 号 苔矶 )
叶择甫
叶寘(字 子真 号 坦斋 )
叶仲实
叶子春
叶子谦
叶子仁
叶参(字 次公 )
叶宾(字 虞卿 )
叶温
叶曙(字 杲卿 )
叶清臣(字 道卿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叶颙兄。徽宗政、宣间与颙徒步入京师,并隶太学博士弟子员。金兵南下,诏设武艺谋略科,顗首中其选,授承节郎。靖康之难,随刘延庆为京城东壁守御官,金兵攻围急,度势不可支,嘱颙归养父母,登城力战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姓或作黄。宋邵武人,字直翁。少时飘荡豪爽,后奋励修饬,登朱熹之门,问学精诣,言行为乡人所敬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寘,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与洪咨夔、魏了翁多唱酬(《平斋文集》卷七《九华叶子真有诗见寄因和酬》、《鹤山集》卷一一《次韵九华叶寘见思鹤山书院诗》)。后以荐为池州签判(《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有《爱日斋丛钞》十卷、《坦斋笔衡》一卷(《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爱日斋丛钞》为五卷。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七三○八
叶寘,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初隐居九华山,以著书自娱。后为监司论荐,补迪功郎、权州签判。与洪咨夔、魏了翁等相唱和。著有《爱日斋丛钞》十卷(今存辑本五卷)、《坦斋笔衡》一卷。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参(九六四~一○四三),字次公,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寓长洲(今江苏吴县)。一说字次清,缙云(今属浙江)人。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小传)。历知宣州、苏州。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知越州(《嘉泰会稽志》卷二)。以光禄卿致仕。庆历三年卒,年八十。事见《宋景文集》卷五九《叶府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1045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虞卿。真宗景德二年进士。授海阳主簿。累迁知南安县,民有诉盗截牛舌者,宾佯叱去,暗令其将牛屠杀,果有来告私屠牛者,宾断其即为截牛舌者,讯之伏罪。官至都官员外郎、南剑州通判。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元年(1017)任温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46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杲卿,以字行。三试礼部,考官均以高等予之。尝试御前,授郑州长史,迁桂州司法参军。师事林逋,篇翰尽得其妙。以博洽多闻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49 【介绍】: 宋苏州长洲人,字道卿。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累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盘龙汇、沪渎港入海,民赖其利。庆历六年,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诏问当世急务,清臣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多劘切权贵。擢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皇祐元年以侍读学士知河阳。有《述煮茶小品》。全宋诗
叶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还为集贤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庆历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寻改青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七年,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同上书卷一六○)。八年,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同上书卷一六四)。皇祐元年,知河阳,未几卒(同上书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五七七
叶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圣二年举进士高第。历光禄寺丞、集贤校理,知秀州、宣州。累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进直史馆。宝元初出为两浙转运副使,次年以右正言知制诰,知审官院,判国子监。康定元年,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出知江宁府。庆历三年,入翰林为学士。后为宰相陈执中所排,出知澶州,进户部郎中,徙知青州、永兴军。八年,复入为权三司使。皇祐元年出知河阳,未几卒,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六卷),又著《春秋类纂》十卷。《宋史》卷二九五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