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鹫台
【佛学大辞典】
(地名)灵鹫山也。西域记九曰:「姞栗陀罗矩吒,唐言鹫峰亦谓鹫台,旧曰耆阇崛山讹也。」
晒经台
【佛学大辞典】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写经台板。古有河曰流沙,唐僧取经故道,亦有晒经台。
八叶中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叶莲台)
八叶莲台
【佛学常见辞汇】
即胎藏界曼陀罗的第一院中台,中央是大日如来,四方的八叶是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等四佛,以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四菩萨,合为九尊,这是三密相应的时候,吾人的肉团心所开敷的相。
五台山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清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天台
【佛学常见辞汇】
中国浙江省的山名,隋智者大师居于此山开一宗,后世因名其宗为天台宗,简称天台或台宗。
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
雨花台
【俗语佛源】
在南京中华门外,是个高约100米的平旷山岗,因历代的革命史迹而名扬中外。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义,大义凛然,拒绝金兵劝降,在山下被剖心而殉国。太平军曾在这里同清军数次血战。辛亥革命军曾在此奋战,今有阵亡将士人马冢。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许多革命志士被反动派杀害在此,今建有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传说佛说法时,诸天神飘洒香花以示赞叹,形成壮观的景象,佛家称为「雨花瑞」。后来,「雨花」又不限于佛说法了。梁武帝信佛,也善于讲经,相传他「常披袈裟,讲《放光般若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琉璃」(《碧岩录》第一则评唱)。梁武帝又延请高僧云光法师在建业(今南京)城南讲经,据说当时花雨坠落,著地化为美丽的雨花石。云光说法处的山岗平广如台,故称雨花台。(见南朝梁·慧皎的《高僧传》)(李明权)
三观──天台三观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三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三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三用,所谓一心三观也。
〔一、空观〕,空者,离性离相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盖空荡见、思之相,假荡尘沙之相,中荡无明之相,三相皆荡,即毕竟空,是名空观。(见、思、尘沙、无明,即三惑也。)
〔二、假观〕,假者,无法不备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诸法,名之为假。由观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以三观皆能立法故也。盖空立真谛之法,假立俗谛之法,中立中谛之法;三法皆立,即为妙假,是名假观。
〔三、中观〕,中即中正,绝二边对待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盖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
五时──天台五时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天台,山名。智者大师,乃隋炀帝所赐之号,讳智顗。以栖身入寂于天台山,遂以此处命其名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四阿含者,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含也。)
〔一、华严时〕,华严,经名也。时者,谓初说此经,如日照高山之时也。盖如来初为大乘根熟者,首谈此经。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但化大乘菩萨,是名华严时也。(海印者,即三昧之名。喻佛智也。谓如来之智,鉴照诸法,如海能现万像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此云刹土者,华梵兼举也。)
〔二、鹿苑时〕,鹿苑即鹿野苑,是如来说阿含经之处也。时者,谓次说此经,如日照幽谷之时也。盖如来为小乘,于前大法,不见不闻,犹如聋瞽,于是寝大化而施小化。故于鹿苑之中,说四谛法,演四阿含等经,是名鹿苑时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方等时〕,众机普被曰方,四教并谈曰等。时者,谓次说方等诸经,如日照平地之时也。盖由前鹿苑中说小乘法,二乘之人,得少为足,便谓究竟,故假维摩居士以呵斥之,使其耻小慕大。故说维摩、楞伽等经,是名方等时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四、般若时〕,梵语般若,华言智慧,经名也。时者,谓次说此经,如日照禺中之时也。盖由小乘既被弹呵,回心向大,然其执情未能顿泯,由是广谈般若空慧之法而淘汰之,是名般若时也。(禺中时,巳时也。)
〔五、法华涅槃时〕,法华、涅槃,二经名也。时者,谓正说此经,如日轮当午之时也。盖如来于前四时,调机纯熟,故于灵山会上,称性而谈,令其会权归实,了妄即真,演长远之寿量,显至道之幽微,上中下根,咸蒙授记。此法华一经所以说也。犹有馀机未尽,故说涅槃一经,而捃拾之,是名法华、涅槃时也。(捃拾者,即收拾遗馀之意也。)
天台通别释题
【三藏法数】
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馀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