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8,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中台
兰台
亭台
上台
阳台
玉台
台榭
章台
外台
钓台
池台
台省
台前
银台
妆台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兰台(蘭臺)  拼音:lán tái
1.汉代宫中藏书的地方。西汉以御史中丞掌管,东汉置兰台令史,典校图籍,治理文书。唐代为秘书省的别称,掌图书秘籍。《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唐。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也称为「兰省」。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人的鼻翼为「兰台」。
3.地名。位于湖北省钟祥县东。
《国语辞典》:亭台(亭台)  拼音:tíng tái
凉亭、亭子。《儒林外史》第四○回:「竹树交加,亭台轩敞,一个极宽的金鱼池,池子旁边,都是朱红栏杆。」
分类:亭台亭子
《國語辭典》:上台(上臺)  拼音:shàng tái
1.上司。唐。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诗:「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台,看上台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2.登上舞台或讲台。《红楼梦》第五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
3.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如:「从他平常的行止看来,一旦上台后定有一番作为。」
《國語辭典》:上台(上檯)  拼音:shàng tái
旧俗嫁女陪送妆奁,用两人肩挑一台,称为「上台」。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國語辭典》:玉台(玉臺)  拼音:yù tái
1.原为汉朝时所建的台名,后泛称宫廷中的楼台。三国魏。曹植冬至献履袜颂表〉:「并献文履七𧝉,袜百副,茅茨之陋,不足以入金门,登玉台也。」
2.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楚辞。王逸。九思。伤时》:「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3.镜台的美称。宋。史达祖 风流子。红楼横落日词:「记窗眼递香,玉台妆罢,马蹄敲月,沙路人归。」《聊斋志异。卷九。天宫》:「含颦玉台之前,凝眸宝幄之内。」
4.玉镜台的简称。参见「玉镜台」条。清。项廷纪〈临江仙。乱红窣地春无主〉词:「玉台金屋,空逐彩云飞。」
5.玉台体的简称。参见「玉台体」条。
《國語辭典》:玉镜台(玉鏡臺)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唐。杨烱〈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2.晋温峤北征刘聪,得玉镜台,用以聘从姑刘氏之女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迎娶美女的聘礼。《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台。」
《國語辭典》:玉台体(玉臺體)  拼音:yù tái tǐ
南朝陈徐陵编有玉台新咏一书,内容多纤巧艳丽之作,故后世称纤丽之诗为「玉台体」。简称为「玉台」。
《國語辭典》:台榭(臺榭)  拼音:tái xiè
台,方形且高的建筑物。榭,台上有屋。台榭,亭台楼榭。《书经。泰誓上》:「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
《國語辭典》:章台(章臺)  拼音:zhāng tái
1.战国时秦王所建的亭台。位于今陕西省长安故城西南。
2.汉代长安内的一条街。
3.妓女聚集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外台(外臺)
(1).官名。 后汉 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爰牧 荆州 ,威行邦国……寻功简能,为外臺之表。”
(2).官名。兰台。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 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3).官名。 汉 因 秦 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 三臺 ”。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漢語大詞典》:池台(池臺)
池苑楼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晋明帝 欲起池臺, 元帝 不许。” 唐 孟浩然 《姚开府山池》诗:“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臺。”旧唐书·后妃传序:“ 大帝 、 孝和 ,仁而不武,但恣池臺之赏,寧顾衽席之嫌, 武 室, 韦 宗,几危运祚。”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坞壁 三山 古,池臺六代幽。”
分類:池苑楼台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骈字类编》:台前(台前)
唐 沈佺期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 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唐 李贺 有所思 帘外花开二月风,台前泪滴千行竹。
分类:台前
《國語辭典》:银台(銀臺)  拼音:yín tái
1.本为宫门名。唐。李肇《翰林志》:「今在右银台门之北,第一门向榜曰翰林之门,其制高大重复,号为胡门,入门直西为学士院,即开元十六年所置也。」唐人藉以指翰林学士院。唐。李白〈相逢行〉:「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唐。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閒坐诗:「银台直北金銮外,暑雨初晴皓月中。」
2.仙人所居住的处所。《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
3.职官名。宋有银台司,掌受天下状奏案牍,因司署在银台门内故名。明、清置通政司,职掌相当,故称通政司为「银台」。
《漢語大詞典》:银台门(銀臺門)
宫门名。 唐 时翰林院、学士院都在 银台门 附近,后因以 银台门 指代翰林院。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 银臺门 ,著书独在金鑾殿。” 宋 陈师道 《次韵答少章》:“出入 银臺门 ,为米不为醴。”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出 银臺门 乘马,谓之大三味,如释氏之去缠缚而自在也。”亦省作“ 银臺 ”。 宋 陆游 《后园闲步》诗:“人生要是便疏豁, 金马 、 银臺 莫问津。” 钱仲联 校注引 李肇 翰林志:“翰林院在 银臺门 北。”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长风吹天片云邈, 银臺 万树含烟翻。”
《漢語大詞典》:银台司(銀臺司)
宋 门下省所辖官署。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司署设在 银台门 内,故名。《宣和遗事》前集:“当有银臺司 范镇 上疏,奏言青苗钱扰民不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银臺司兼门下对駮……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臺。”宋史·职官志一:“银臺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牘,抄録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亦省作“ 银臺 ”。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黄州 副使坐闲散,諫疏无路通银臺。” 任渊 注引《国朝会要》:“银臺司掌受天下奏状。” 明 谢榛 《夜话李孺长书屋因怀其尊君左纳言》诗:“岁暮银臺应感叹,几人封事为苍生?”
《國語辭典》:妆台(妝臺)  拼音:zhuāng tái
1.女子梳发化妆所使用的案台。通常备有镜子及置物的抽屉。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收拾齐整。」《金瓶梅》第二八回:「把妆台放在玩花楼上,那里梳头去。」
2.借指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妆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