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安平古堡  拼音:ān píng gǔ bǎo
台湾重要古迹。地点在今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二十八号。明天启四年(西元1624年)荷兰人自印尼爪哇运来建材,开始构建台湾第一座城堡,至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才完成。原称为「热兰遮城」,郑成功定居此地,又称为「王城」、「台湾城」;清乾隆以后又称为「赤崁城」。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英军来犯,城内军火库爆炸,死伤惨重,城墙毁坏。光绪六年(西元1880年),沈葆祯修「亿载金城」时,曾利用此城的墙石,荒废更甚。光绪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将内城城基毁败后改建海关宿舍,并加建了一个小城楼,四周围上红砖,成为一长方形高台,即今古堡的样子。在古堡前方仍存有一面高三丈馀的残墙,正是原来热兰遮城的原迹。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大天后宫(大天后宫)  拼音:dà tiān hòu gōng
台湾一级古迹,位于台南市。原为明宁靖王朱术桂府邸,建于明永历十七年(西元1663)。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施琅举兵侵台,延平邵王国遂亡。施琅以其得顺利渡海入台乃系妈祖庇佑,遂奏请崇祀,因此乃就宁靖王府邸重修,祀妈祖于正殿,后称天后宫。此庙所存清代匾额数冠全台,其中有雍正、咸丰、光绪等皇帝墨宝,弥足珍贵,且庙中所存施琅平台征事碑,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碑记。
《国语辞典》:曾文水库(曾文水库)  拼音:zēng wén shuǐ kù
水库名。位于嘉义县大埔乡与台南市楠西区之间、曾文溪上游的柳藤峡谷。面积十七平方公里,民国五十六年至六十二年建成。是一多元化的水利工程,除提供嘉南平原农田灌溉用水外,尚具有发电、防洪、观光等效益。
《国语辞典》:马沙沟(马沙沟)  拼音:mǎ shā gōu
地名。位于台南市将军区西北海边,北隔将军溪与北门对峙。是个典型的渔村,也是南台湾有名的海水浴场。风景秀丽,亦即昔日台南八景之一的绿汕帆影。
《国语辞典》:嘉义县(嘉义县)  拼音:jiā yì xiàn
县名。位于台湾西南部云林县、台南市之间。为糖业与林业中心。因有北回归线通过,是台湾热带气候与副热带气候之分界。旧称为「诸罗」。
《国语辞典》:五妃庙(五妃庙)  拼音:wǔ fēi miào
位于台南市中区五妃街一号的古迹。明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成功手下主将刘国轩在澎湖为清兵所败,弃守降清。消息传来,明宁靖王朱术桂决定殉国,以保全志节,妻妾袁氏、王氏、郑秀姑、张梅姐、洪荷姐自缢而死,宁靖王将其亲葬于魁斗山(桂子山)后,次日亦自缢,与妻妾合葬一起。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台湾海防同知方邦基在他们墓前建庙,就称为「五妃庙」,借以供奉宁靖王与五妃的神位。庙后有冢,附近有一座公园,朱墙绿荫,古意盎然。现属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牵亡歌(牵亡歌)  拼音:qiān wáng gē
送葬时牵亡阵所唱的歌。发源于台南市善化区,是自神明夜间游行时所表演的「十八娆」演变而来,后流行于全台。音乐节奏颇快,演唱者手舞足蹈,猛摇其臀,歌词词意多为游狱、劝亡、祈福之类。
《国语辞典》:台南县(台南县)  拼音:tái nán xiàn
县名。民国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与台南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参见「台南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