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23,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前辙可鉴
钱可通神
企踵可待
其仪可嘉
其亦可也
奇变可嘉
奇货可居
情有可原
情不可却
屈指可数
巧不可阶
翘足可待
清澜可濑
清晖可映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漢語大詞典》:前辙可鉴(前轍可鑒)
见“ 前车之鉴 ”。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鑑)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比喻可以作为后人借镜的失败经验或教训。如:「把上次失败当作前车之鉴,你就可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了。」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鑒)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镜。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镜花缘》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阳衍、章芹、文萁、文菘四个尸首送到文营,并劝文芸、章荭『早早收兵;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以后再要筹款,人人有前车之鉴,不得不视为畏途。」
《國語辭典》:钱可通神(錢可通神)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唐张廷赏办案,最初,严令十日内查明。隔日有小帖书明奉钱三万贯,请张作罢。张廷赏大怒,下令加速查办。不料,第三日增为五万贯,第四日又增为十万贯。张以为钱至十万,连鬼神皆可买通,恐惹祸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张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钱效用极大,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办得到。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钱可通神,法难纵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钱可通神,他虽然又化了万把银子,到底还有二万多没有拿出来。」也作「钱能通神」。
《漢語大詞典》:企踵可待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后汉书·王符传:“今使贡士必覈以实,其有小疵,勿彊衣饰,出处默语,各因其方,则 萧 、 曹 、 周 、 韩 之伦,何足不致, 吴 、 邓 、 梁 、 竇 之属,企踵可待。”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
分類:等到
《分类字锦》:其仪可嘉(其仪可嘉)
见君子态注
分类:驺虞
《分类字锦》:其亦可也
左传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
分类:通用
《分类字锦》:奇变可嘉(奇变可嘉)
曹摅围棋赋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讶奇变之可嘉思孙吴与白起
分类:围棋
《國語辭典》:奇货可居(奇貨可居)  拼音:qí huò kě jū
珍异的货品,可以收藏聚集起来,等候高价出售。语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后比喻仗恃某种专长或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作为资本以谋利。《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
《國語辭典》:情有可原  拼音:qíng yǒu kě yuán
从情理上来衡量,尚有值得原谅的地方。《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山阳女赵传》:「迫饥而盗,救死尔,情有可原,能原之邪?」唐。陆贽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
《漢語大詞典》:情不可却
碍于情面,不能推辞。镜花缘第八回:“ 林之洋 见妹夫执意要去,情不可却,只得应允。”镜花缘第六十回:“ 闺臣 、 红蕖 众姊妹也再再相留, 紫菱 情不可却,只得应允。”
分類:情面推辞
《國語辭典》:屈指可数(屈指可數)  拼音:qū zhǐ kě shǔ
扳著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量很少。语本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亦形容众人之中,少数突出的。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六。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國語辭典》:巧不可阶(巧不可階)  拼音:qiǎo bù kě jiē
灵巧美妙,非他人所能及。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
分類:工巧非人
《漢語大詞典》:翘足可待(翹足可待)
见“ 翘足而待 ”。
《國語辭典》:翘足而待(翹足而待)  拼音:qiáo zú ér dài
举足而待。形容极短的时间。《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政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
《分类字锦》:清澜可濑(清澜可濑)
殷仲堪水赞清澜可濑明激弗渝
分类:
《分类字锦》:清晖可映(清晖可映)
谢朓为诸姊祭阮夫人文嘉言足题清晖可映
分类:闺秀
《國語辭典》: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拼音:ní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谚语)宁可如珍贵的玉器被击碎,也不愿如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宁愿保全节操而死,也绝不苟且求活。《北齐书。卷四一。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也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