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4,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不可见有对色
不可见无对色
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可思议光如来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可越守护
不生不生不可说
四不可得
四不可轻
四不可说
四不可思议
四不可得经
四事不可思议
正色可染
佛类词典(续上)
不可思议尊不可见有对色
不可见无对色
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可思议光如来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可越守护
不生不生不可说
四不可得
四不可轻
四不可说
四不可思议
四不可得经
四事不可思议
正色可染
不可思议尊
【佛学大辞典】
(佛名)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赞阿弥陀佛偈曰:「稽首不可思议尊。」(参见:不可思议光如来)
(佛名)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赞阿弥陀佛偈曰:「稽首不可思议尊。」(参见:不可思议光如来)
不可见有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成,故云有对色。对者,对待障碍之义也。
【三藏法数】
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香味触也;此四亦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也。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成,故云有对色。对者,对待障碍之义也。
【三藏法数】
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香味触也;此四亦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也。
不可见无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对。
【三藏法数】
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无表色也。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名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对。
【三藏法数】
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无表色也。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名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不可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为名。」华严经大疏钞三曰:「四从法彰名,如智论释嘱累品名此经为不思议解脱经。」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为名。」华严经大疏钞三曰:「四从法彰名,如智论释嘱累品名此经为不思议解脱经。」
不可思议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取无量寿经十二光佛中难思无称之二种,而立不可思议光佛之名。鸾师之赞弥陀偈曰:「南无不可思议光,一心归命稽首礼。」是立名之初也。宝积经如来会上所列十四光中虽有不可思议之名,但此为唐代之译,则赞弥陀偈以后之事也。教行信證五曰:「谨按真佛土者,佛者则不可思议光如来,土者亦是无量光明土也。」
(佛名)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取无量寿经十二光佛中难思无称之二种,而立不可思议光佛之名。鸾师之赞弥陀偈曰:「南无不可思议光,一心归命稽首礼。」是立名之初也。宝积经如来会上所列十四光中虽有不可思议之名,但此为唐代之译,则赞弥陀偈以后之事也。教行信證五曰:「谨按真佛土者,佛者则不可思议光如来,土者亦是无量光明土也。」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不可越守护
【佛学大辞典】
(天名)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于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在内门右边,为不可越使者,诸佛三昧耶威力,不可过越,奉金刚戒以行之,一切不敢违越。又名无能见者,此奉教者威猛炽盛,如百千日,无敢视者,犹如向生小儿,不堪仰视日轮,常在佛之内门,有所教令,如说而行,故名奉教者。」
(天名)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于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在内门右边,为不可越使者,诸佛三昧耶威力,不可过越,奉金刚戒以行之,一切不敢违越。又名无能见者,此奉教者威猛炽盛,如百千日,无敢视者,犹如向生小儿,不堪仰视日轮,常在佛之内门,有所教令,如说而行,故名奉教者。」
不生不生不可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所说四不可说之一。理者本不生也,事者以理之故,事亦不生也,是名不生不生。此理玄妙,故曰不可说。天台以之为圆教诠之理。
【三藏法数】
谓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惑体本空,故不生;智用亦泯,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證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此是圆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术语)涅槃经所说四不可说之一。理者本不生也,事者以理之故,事亦不生也,是名不生不生。此理玄妙,故曰不可说。天台以之为圆教诠之理。
【三藏法数】
谓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惑体本空,故不生;智用亦泯,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證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此是圆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四不可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常少不可得,二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得。见四不可得经。
【佛学常见辞汇】
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无病不可得〕,谓身体强健,行步轻便,一旦疾病,伏著床枕,不能动转,欲使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长寿不可得〕,谓欲求长寿,五欲自恣,放心逸意,将期永久,无常卒至,忽然命终,欲求长寿,终不可得。(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四、不死不可得〕,谓父母兄弟妻妾子息欢娱笑乐,意可常得,无常卒至,魂神独逝,欲求不死,终不可得。
(名数)一常少不可得,二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得。见四不可得经。
【佛学常见辞汇】
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无病不可得〕,谓身体强健,行步轻便,一旦疾病,伏著床枕,不能动转,欲使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长寿不可得〕,谓欲求长寿,五欲自恣,放心逸意,将期永久,无常卒至,忽然命终,欲求长寿,终不可得。(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四、不死不可得〕,谓父母兄弟妻妾子息欢娱笑乐,意可常得,无常卒至,魂神独逝,欲求不死,终不可得。
四不可轻
【佛学大辞典】
(杂语)杂阿含经四十六记佛对波斯匿王说四不可轻: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是不可轻。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又不可轻。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又不可轻。四沙弥虽小,能得圣而有神通,最不可轻。智度论二十二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故不可轻。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故不可轻。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故不可轻。四、沙弥虽小,能得圣而有神通,是最不可轻。
(杂语)杂阿含经四十六记佛对波斯匿王说四不可轻: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是不可轻。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又不可轻。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又不可轻。四沙弥虽小,能得圣而有神通,最不可轻。智度论二十二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故不可轻。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故不可轻。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故不可轻。四、沙弥虽小,能得圣而有神通,是最不可轻。
四不可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二十一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曰:「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以有因缘故可得说。」此中天台取四种之不可说,配于自家所判之四教: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体即空,故云生不生。三不生生不可说,别教说真如不生之理,生十界差别之事,故云不生生。四不生不生不可说,圆教说真如之理与十界之事无二,故云不生不生。此四者,皆云不可说者,则以此四教之理,但可以智證,不可言说,其理本来无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体即空,故云生不生;三、不生生不可说,别教说真如不生之理,生十界差别之事,故云不生生;四、不生不生不可说,圆教说真如之理与十界之事无二,故云不生不生。上述四者之所以说不可说,那是因为此四教之理,只可以智證,不可以言说,其理本来是无说的。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證,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灭之法,法虽生灭,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二、生不生不可说〕,生者即前根尘相对所生之法也;不生者,了此所生之法,当体即空也。既达所生之法本空,故云生不生也。此是通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三、不生生不可说〕,不生者即真空之理也;生者从空出假而起度生之用也。此言别教之人,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了法无生,故云不生;而又不住于空,复于十行中而修假观,起十界度生之用,故复云生也。此是别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四、不生不生不可说〕,谓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惑体本空,故不生;智用亦泯,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證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此是圆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术语)涅槃经二十一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曰:「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以有因缘故可得说。」此中天台取四种之不可说,配于自家所判之四教: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体即空,故云生不生。三不生生不可说,别教说真如不生之理,生十界差别之事,故云不生生。四不生不生不可说,圆教说真如之理与十界之事无二,故云不生不生。此四者,皆云不可说者,则以此四教之理,但可以智證,不可言说,其理本来无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体即空,故云生不生;三、不生生不可说,别教说真如不生之理,生十界差别之事,故云不生生;四、不生不生不可说,圆教说真如之理与十界之事无二,故云不生不生。上述四者之所以说不可说,那是因为此四教之理,只可以智證,不可以言说,其理本来是无说的。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證,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灭之法,法虽生灭,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二、生不生不可说〕,生者即前根尘相对所生之法也;不生者,了此所生之法,当体即空也。既达所生之法本空,故云生不生也。此是通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三、不生生不可说〕,不生者即真空之理也;生者从空出假而起度生之用也。此言别教之人,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了法无生,故云不生;而又不住于空,复于十行中而修假观,起十界度生之用,故复云生也。此是别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四、不生不生不可说〕,谓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惑体本空,故不生;智用亦泯,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證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此是圆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四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之事,非小乘所能知。一世界不可思议,二众生不可思议,三龙不可思议,四佛土境界不可思议。见增一阿含经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
(术语)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之事,非小乘所能知。一世界不可思议,二众生不可思议,三龙不可思议,四佛土境界不可思议。见增一阿含经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
四不可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四晋竺法护译。四梵志避无常不能免,佛因说四不可得。
(经名)一卷,四晋竺法护译。四梵志避无常不能免,佛因说四不可得。
四事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正色可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生像)
(杂语)(参见:生像)
生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为类似于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即金,天生黄故。似色即银,可涂染故。」
(杂语)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为类似于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即金,天生黄故。似色即银,可涂染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