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可而
犹可以。墨子·尚贤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一:“可而,犹可以也。”吕氏春秋·功名:“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有贤主,不可而不此事。”参见“ 可以 ”。
《國語辭典》:可以  拼音:kě yǐ
1.能够。《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2.表示具有某种用途。《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3.甚、很。如:「你也粗心得可以了,连眼镜都会掉。」
4.不坏、尚好。如:「这道菜的味道烧得还可以啦。」
《国语辞典》: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拼音: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
看到适宜的时机就前进,碰到危难的情况就后退。《晋书。卷七○。钟雅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
《国语辞典》:知其不可而为(知其不可而为)  拼音: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明知不可行,却仍挺身去做。《论语。宪问》:「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國語辭典》:适可而止(適可而止)  拼音:shì kě ér zhǐ
恰到好处就停止,不再继续下去。《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文明小史》第二回:「同外国人打交道,亦只好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