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1 【介绍】: 西汉九江寿春人,字翁卿。以明经甲科为郎。宣帝时,累迁南阳太守。劝民农桑,并利用郡中水泉,开通沟渎,筑堤闸数十处,灌溉田地三万顷,郡以殷富。吏民亲爱信臣,号曰“召父”。元帝竟宁中,征为少府,位列九卿。卒官。
召驯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九江寿春人,字伯春。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有“德行恂恂召伯春”之称。累仕州郡,迁骑都尉,侍讲章帝。拜左中郎将,入授诸王。位至光禄勋。
祝良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长沙临湘人,字邵卿。博学有才干,曾任凉州、并州刺史,以廉平称。顺帝永和二年,象林蛮反,区怜等起兵攻城邑。三年,用李固议,拜良为九真太守。良单车入蛮中,晓以利害,降者数万,事渐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集1卷,已逸。《全唐诗》存其诗2首,《早行遇雪》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一〇〇,《送人归山》出处不详。
唐诗汇评
石召,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事迹亦元考。《宋史•艺文志》著录其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范廷召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1001 【介绍】: 宋冀州枣强人。有膂力,以勇壮闻。后周世宗时,以卫士从征高平、淮南。宋初,从平李筠、李重进。太宗太平兴国中,从平太原,征范阳。在军四十余年,凡亲征未尝不从,战多告捷。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
召成范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漳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祖禹,字景召。哲宗元符三年进士。通判兰州,会大地震,城郭民舍皆颓陷,祖奭得不死,起而率众拯救伤残。擢知南恩州,为政有道。召对,指陈时敝无所避,忤怒秦桧,因引疾乞祠归。
高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渤海人,本名召和失。从父辽榆州千户六哥降金,代领其众。从灭辽攻宋,太宗天会中为寿州刺史。海陵时,累官枢密副使,舒国公。卒年六十七,谥桓壮。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号澹斋居士,常州(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二十七年为知大宗正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三十二年擢国子司业(同上书选举二○之一五),同年致仕,十二月卒,年六十二(《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有诗集,已佚。事见《渭南文集》卷一五《澹斋居士诗序》。
全宋文·卷四四二四
陈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号澹斋居士,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曾任衢州教授。绍兴二十七年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明年知大宗正丞。三十年为考工员外郎,三十一年为国子司业。三十二年九月除秘书少监,十二月致仕,卒,年六十二。见《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选举二○之一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四、一九○,《南宋馆阁录》卷七,《渭南文集》卷一五,《鸿庆居士集》卷四,《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二○。
汪召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三
汪召嗣,祁门(今安徽祁门)人,伯彦之子,本名似,初为军器监丞。尝为金人所执,久之得还。绍兴初,为广东转运副使,又以右中大夫、直秘阁知袁州,以直徽猷阁知抚州。十八年,直宝文阁、守太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二十一年,迁太府少卿、直龙图阁、都大主管成都等路茶马监牧公事。二十三年,以尚书省言纲马不如,使提举台州崇道观。未几起知潭州,未至官而卒。见《宋史》卷四七三《汪伯彦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一○六、一二四、一五七、一六二、一六四等。
苏洞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山阴人,字召叟。苏颂四世孙。少时从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走四方,曾再入建康幕府。为诗淬炼清新,在江湖诗派中卓然特出。有《泠然斋集》。
汪召锡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五年(1155)任荆湖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薛召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七年(1157)任韶州知州。
俞召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俞召虎,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绍兴间以右朝请大夫官秀州。乾道中,为淮南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权吏部侍郎。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七之二三、职官八之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一
陈宗召,字景南,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淳熙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国子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除起居舍人、起居郎、中书舍人,又任礼部侍郎,迁翰林学士。嘉泰二年,以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及实录院检讨官。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淳祐玉峰志》中卷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