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待见(待見)  拼音:dài jiàn
喜爱。《红楼梦》第二一回:「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
《國語辭典》:宴见(宴見)  拼音:yàn jiàn
公馀閒暇之时入见天子。《汉书。卷七五。京房传》:「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后汉书。卷四八。爰延传》:「帝以延儒生,常特宴见。」
《漢語大詞典》:内召
被皇帝召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永康 程京兆 正谊 ,与 义乌 虞怀忠 同禄命,同以辛未成进士,同作司李,同日内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若 骆文忠 、 曾文正 暨今 湘阴 相国诸公,虽未一日内召,而丰功茂伐,彪炳琅书。”
分類:召见帝王
《漢語大詞典》:对见(對見)
受皇帝召见。因见时有所奏对,故称。 唐 颜真卿 《谢户部侍郎表》:“对见之辰,又蒙假以章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凡随驾将校、外方进奉使、文武三品以上官,即於内殿对见。”
《國語辭典》:除召  拼音:chú zhào
因授官而被召。《宋书。卷六六。王敬弘传》:「敬弘每被除召,即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
《漢語大詞典》:徵理
召见审问。《元典章·吏部四·告叙》:“於内若有侵欺係官钱粮等物,必须徵理,及被问公私事务纔候归对了毕,於解由内明白开写追问始末缘由。”
分類:召见审问
《國語辭典》:召幸  拼音:zhào xìng
1.皇帝召见。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于来降者上必时时而有所召幸,拊循而后得入官。」
2.特指皇帝召唤嫔妃或宫女侍寝。《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漢語大詞典》:长春子(長春子)
元 丘处机 ,自号 长春子 。 成吉思汗 曾召见于 西域 ,封为大宗师,赐号 长春真人 ,命总领道教。见《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亦省称“ 长春 ”。 明 高启 《赠丘老师》:“ 长春 之孙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遗核。”
《漢語大詞典》:绕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谓‘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
《漢語大詞典》:赏召(賞召)
被皇帝赏识而召见。南齐书·刘绘传:“ 绘 聪警有文义,善隶书,数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
《漢語大詞典》:征理(徵理)
召见审问。《元典章·吏部四·告叙》:“於内若有侵欺係官钱粮等物,必须徵理,及被问公私事务纔候归对了毕,於解由内明白开写追问始末缘由。”
分類:召见审问
《漢語大詞典》:宣茶
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群臣皆立奏事,虽丞相亦然。后殿曰 延和 曰 邇英 ,二小殿乃有赐座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
《国语辞典》:临江折轴(临江折轴)  拼音:lín jiāng zhé zhú
汉临江闵王刘荣受汉帝召见,在北门饯行之后,登车而出,不料车轴折裂,送行者皆以为不祥之兆。刘荣至京后果然自杀。典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临江闵王刘荣传》。比喻不吉利的徵兆。
《国语辞典》:断送老头皮(断送老头皮)  拼音:duàn sòng lǎo tóu pí
宋隐士杨朴受真宗召见,真宗问杨朴临行时是否有人赠诗,杨朴回答说:「唯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放杨朴回山。见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隐逸。书杨朴事》。后用以指被官事所羁,不能自由自在。
《漢語大詞典》:朝奏暮召
谓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闕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諫伐 匈奴 。” 元 陈植 《金马门赋》:“ 公孙 大廷之对, 相如 词赋之材, 主父 、 严 、 徐 之雄辩, 少孺 、 曼倩 之詼谐,或朝奏而暮召,或徒步而鼎台。”亦作“ 朝奏夕召 ”。新唐书·魏元忠传:“布衣之人,怀奇抱策,而望朝奏夕召,岂易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