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拟音(拟音)  拼音:nǐ yīn
1.由人造出来模仿物体、自然界所发的声音或动物的叫声,以加强电影、戏剧、广播、电视等音响效果。
2.声韵学上对一个已不使用的语言中,一个字的音读,按照语音系统及音变规律,进行拟测的方法,称为「拟音」。
《國語辭典》:嘶噪  拼音:sī zào
虫的鸣叫,多指蝉而言。隋。江总〈脩心赋〉:「风引蜩而嘶噪,雨鸣林而脩飒。」唐。元稹 哭子诗十首之一:「独在中庭倚閒树,乱蝉嘶噪欲黄昏。」
《國語辭典》:嘶叫  拼音:sī jiào
使尽气力喊叫。
《漢語大詞典》:鹆歌(鵒歌)
鸲鹆的欢叫声。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鸜鵒鸜鵒,往歌来哭。” 杜预 注:“ 昭出 生出,歌;死还,哭。”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鵒歌 鲁国 谁来往,鹤语 尧 年自苦辛。”
分類:鸲鹆叫声
《漢語大詞典》:嗥鸣(嗥鳴)
(1).号鸣。高声呼叫。嗥,通“ 号 ”。 艾青 《拖住它》诗:“不要让它的嗥鸣,惊扰 列宁 的灵魂。”
(2).指尖叫声。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子弹无间断的在我头上飞驰过去,发出惨厉的嗥鸣。”
《漢語大詞典》:嘿耳
象声词。马叫声。 梁斌 《播火记》三六:“那匹马也等得不耐烦了,急得两只脚直跺跶,嘿耳嘿耳地叫着。”
《漢語大詞典》:呕嘎(嘔嘎)
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唐 王睿 《燕》诗:“海燕双飞意若何,曲梁呕嘎语声多。”
《漢語大詞典》:鵙鵙
象声词。形容伯劳的鸣叫声。 三国 魏 曹植 《令禽恶鸟论》:“ 屈原 曰:‘鶗鴂之先鸣,使百草为之不芳。’其声鵙鵙然,故以音名也。”
《漢語大詞典》:邪虎
(1).方言。超乎寻常;厉害。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二章:“人笑他盼分钱比他儿子盼媳妇都邪虎呢!”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八章:“他们吵吵得再邪虎,也损伤不着咱们一根毫毛!”
(2).方言。怪异;玄乎。 康濯 《东方红》第六章:“这村子里怎么想不到的邪虎事儿那末多啊!”
众人呼叫声。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之十三:“如鱼邪虎乌乌武,树底时时人唱歌。” 钱仲联 注引 古直 笺:“《淮南子》:‘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案,许读虎,邪虎即邪许也……如鱼邪虎乌乌武,皆拟其声,无意义。”参见“ 邪许 ”。
《國語辭典》:邪许(邪許)  拼音:yé hǔ
众人共同致力时的呼声,俗称「号子」。《淮南子。道应》:「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國語辭典》:百灵鸟(百靈鳥)  拼音:bǎi líng niǎo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百灵科。体形如鹡鸰而稍大,体褐色,杂有黑褐斑,腹部白色,喉、胸部散布暗色斑点。上嘴尖有缺刻,翼尾均长,后趾之爪特长。能发出优美的叫声。也称为「白翎雀」、「伯灵」、「云雀」。
《漢語大詞典》:鹄鹄(鵠鵠)
鹄鸣叫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弋白鵠” 唐 颜师古 注:“鵠,水鸟也,其鸣声鵠鵠云。”
分類:鸣叫叫声
《國語辭典》:倒彩  拼音:dào cǎi
演员表演出错时,观众报以不满的怪叫声。也作「倒好」。
《漢語大詞典》:没益
羊叫声的谐音,戏谑为无益,没有好处。 唐 刘玄佐 尝出师经其本县,乡里姻旧多投之。 玄佐 不欲徇私擢居将校,又难置于卒伍,便尽署为散将判官,实处散冗。有人呈联语戏谑曰:“覆盆子落地变作赤烘,羊羔儿作声尽是没益。” 玄佐 览之而笑,因各改署他职。参阅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國語辭典》:咪咪  拼音:mī mī
1.拟声词。形容猫叫的声音。如:「小猫咪咪叫。」
2.形容微笑的样子。如:「笑咪咪」。
《國語辭典》:尖叫  拼音:jiān jiào
以尖细刺耳的声音,高声喊叫。如:「放任孩子在公共场所高声尖叫的家长,总会引来不解且嫌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