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嘎嘎
亦作“嘠嘎”。 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三侠五义》第五四回:“原来里面是个嘎嘎形儿,全无抓手,用油灰抹亮,惟独当中却有一缝,望时可以见天。 展爷 明白叫通天窟。”
《漢語大詞典》:潇条(瀟條)
形容鸟的叫声婉转悦耳。白雪遗音·马头调·玉美人之三:“你看那,满园花儿开的俏,美景良宵;还有那,对对鸟儿在树上哨,声音瀟条。”
《漢語大詞典》:发喊(發喊)
发出喊叫声或吱叫声。《水浒传》第四九回:“当时 顾大嫂 手起,早戳翻了三五个小牢子,一齐发喊,从牢里打将出来。” 茅盾 《子夜》十三:“竹门呀呀地发喊,每一声是一个进出的人。”
《漢語大詞典》:嗥嗥
亦作“嘷嗥”。 兽类吼叫声。 五代 齐己 《巫山高》诗:“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一本作“嘷嘷”。 靳以 《雾晨》:“寒冷使狗在远远的地方嘷嘷地鸣叫。”
《漢語大詞典》:呷呷
形容众声杂沓。 唐 李白 《大猎赋》:“喤喤呷呷,尽奔突于场中。”
(1).象声词。鸭叫声。尔雅·释鸟:“鸭鸣呷呷。” 宋 无名氏 《豹隐纪谈》:“鷄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 端木蕻良 《红夜》:“鸭子被披拍的竹竿,赶到外面去了,但还是呷呷地叫着。”
(2).象声词。笑声。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三折:“俺 秦王 听罢呷呷笑,纵马抡刀,垓心内显耀英豪。”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采樵人鼓掌呷呷笑。”
《國語辭典》:鸣叫(鳴叫)  拼音:míng jiào
昆虫鸟兽发出的声音。如:「夜晚,走在田野,可以听到夜莺的鸣叫。」
《国语辞典》:颦伸(颦伸)  拼音:pín shēn
疾苦的叫声。元。戴表元〈采藤行〉:「藤多力困一颦伸,对面闻声不见人。」
分类:疾苦叫声
《漢語大詞典》:鹊鹊(鵲鵲)
象声词。形容鹊的鸣叫声。 明 景旸 《噪鹊行》:“鹊鹊復鹊鹊,春明飞向深树落。”
《漢語大詞典》:咋咋
象声词。形容呼叫声、咬牙声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大呼,声咋咋然。” 宋 方凤 《物异考·眚异》:“﹝ 邓喜 ﹞忽见一人头往食猪肉, 喜 引弓射之而中,咋咋作声。” 清 袁枚 新齐谐·佟觭角:“﹝ 傅九 ﹞瞪目不言,但切齿咋咋有声。”
《國語辭典》:哜哜(嚌嚌)  拼音:jì jì
拟声词:(1)形容鸟兽的鸣叫声。《文选。班彪。北征赋》:「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2)形容管弦的凄切声。汉。扬雄《太玄经。卷二。乐》:「钟鼓喈喈,管弦哜哜。」
《漢語大詞典》:跨坊
形容侍卫人员众多,呼叫声音从一个街坊传到另一个街坊。古代又称笼街。 宋 苏轼 《次韵李邦直感旧》:“騶骑传呼出跨坊,簿书填委入充堂。” 清 钱谦益 《娄江谣》之三:“千骑跨坊传炬火,使君海岸射潮回。”
《漢語大詞典》:字调(字調)
字音的高低升降。也叫声调。
《国语辞典》:痛声(痛声)  拼音:tòng shēng
惨痛的叫声。《红楼梦》第五六回:「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
分类:惨痛叫声
《漢語大詞典》:吱喳
象声词。形容鸟儿杂乱细碎的叫声。 清 朱彝尊 《醉太平》曲:“寒号虫时到口吱喳,儘由他自夸。” 郭小川 《团泊洼的秋天》诗:“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漢語大詞典》:鹎鴂(鵯鴂)
鸟名。叫声明亮动听。 宋 张舜民 《中宫致斋》诗:“林藏鵯鴂随鶯囀,风引酴醾助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