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言句
戒乘四句
妙法莲华经文句
非有非无句
金刚句
陀罗尼句经
法句经
法句譬喻经
法华经句解
法华文句记
阿字门功德七句
阿乞叉野句势
持句
持句神咒经
佛类词典(续上)
名句文言句
戒乘四句
妙法莲华经文句
非有非无句
金刚句
陀罗尼句经
法句经
法句譬喻经
法华经句解
法华文句记
阿字门功德七句
阿乞叉野句势
持句
持句神咒经
名句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诠体为名,显义为句,此二者所依之音声屈曲及字形为文。
(术语)诠体为名,显义为句,此二者所依之音声屈曲及字形为文。
言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文句。
(杂语)言语与文句。
戒乘四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就持戒与闻法之缓急,为四句分别。以别机类也。(参见:戒急)
(名数)就持戒与闻法之缓急,为四句分别。以别机类也。(参见:戒急)
戒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急于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谓之乘急之人,特严戒法而后研智慧,谓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之四种。是谓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缓之人,如维摩居士。戒急乘缓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萨。乘戒俱缓之人,不足言。南本涅槃经六曰:「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止观四上曰:「约此乘戒,四句分别:一乘戒俱急,二乘急戒缓,三戒急乘缓,四乘戒俱缓。」
(术语)专急于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谓之乘急之人,特严戒法而后研智慧,谓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之四种。是谓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缓之人,如维摩居士。戒急乘缓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萨。乘戒俱缓之人,不足言。南本涅槃经六曰:「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止观四上曰:「约此乘戒,四句分别:一乘戒俱急,二乘急戒缓,三戒急乘缓,四乘戒俱缓。」
妙法莲华经文句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隋智者说灌顶记,释法华之经文。所谓法华三大部之一。略曰法华文句。
(书名)二十卷,隋智者说灌顶记,释法华之经文。所谓法华三大部之一。略曰法华文句。
非有非无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无四句之一。就我及五蕴执非有无之外道见解也。
【三藏法数】
谓外道欲避上有无相违,立俱非句,故计我与五蕴非有非无,则又成戏论之见。
(术语)有无四句之一。就我及五蕴执非有无之外道见解也。
【三藏法数】
谓外道欲避上有无相违,立俱非句,故计我与五蕴非有非无,则又成戏论之见。
金刚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赞叹佛十颂之句也。又曰金刚句偈,金刚赞,金刚讽咏。大日经七曰:「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养佛菩萨,当得速成就。即说执金刚阿利沙偈曰:无等无所动,平等坚固法,悲悯流转者,攘夺众苦患,(中略)不染一切趣,三界无所依(云云)。」此赞有十颂,名金刚句等。
(杂语)赞叹佛十颂之句也。又曰金刚句偈,金刚赞,金刚讽咏。大日经七曰:「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养佛菩萨,当得速成就。即说执金刚阿利沙偈曰:无等无所动,平等坚固法,悲悯流转者,攘夺众苦患,(中略)不染一切趣,三界无所依(云云)。」此赞有十颂,名金刚句等。
陀罗尼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持句神咒经之异名。
(经名)持句神咒经之异名。
法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名昙钵偈Dharmapa%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三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语之原本现存。
(经名)又名昙钵偈Dharmapa%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三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语之原本现存。
法句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西晋法炬译。有三十九品,与大意出曜经同,惟次第不同,且少有解释。
(经名)四卷,西晋法炬译。有三十九品,与大意出曜经同,惟次第不同,且少有解释。
法华经句解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八卷,宋释闻达解,中国早已失传,今得仿宋本于日本而重刊之。
(书名)八卷,宋释闻达解,中国早已失传,今得仿宋本于日本而重刊之。
法华文句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湛然,释法华文句。
(书名)十卷,唐湛然,释法华文句。
阿字门功德七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證发菩提心,三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众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为五点功德。初一句为发心,第二句为修行,第三句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为于涅槃中,第四句为内證,第五句为外用,第六第七两句为方便,此中第六句为身之方便,第七句为心之方便。慧光云故和上谓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见演奥钞四十二。
(名数)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證发菩提心,三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众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为五点功德。初一句为发心,第二句为修行,第三句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为于涅槃中,第四句为内證,第五句为外用,第六第七两句为方便,此中第六句为身之方便,第七句为心之方便。慧光云故和上谓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见演奥钞四十二。
阿乞叉野句势
【佛学大辞典】
(杂语)Aks!ayakos/a,又曰恶乞叉也句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阿乞叉野句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句势者藏也,无尽藏也。」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恶乞叉也句势:恶,梵本云此是;阿字,此翻为无;乞叉也,此翻云尽;句势此云藏,即无尽藏也。」
(杂语)Aks!ayakos/a,又曰恶乞叉也句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阿乞叉野句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句势者藏也,无尽藏也。」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恶乞叉也句势:恶,梵本云此是;阿字,此翻为无;乞叉也,此翻云尽;句势此云藏,即无尽藏也。」
持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陀罗尼,译曰持。持句者,持陀罗尼之言句也。
(术语)梵语陀罗尼,译曰持。持句者,持陀罗尼之言句也。
持句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别名陀罗尼句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陀邻尼钵经同本异译。
(经名)别名陀罗尼句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陀邻尼钵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