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古道子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河内人。有干才,当官以强济知名,历检校御史、司空田曹参军。
朱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8—1341 【介绍】: 元扬州路崇明州人,字子阳,号次山,一号希古道人。世祖至元三十年授海运千户。秩满不复仕。
陈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廷杰,号古道先生。洪武间辟郡学训导,升清淮教谕,历湖口、南康。永乐初召入馆阁,预修《永乐大典》,在局八年。书成,仍为学官。近四十年不调。为人严毅方直,学以躬行为先。及门弟子成就者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5—1525 【介绍】: 明宗室,号思诚子,又号述古道人。太祖子周定王朱橚玄孙。弘治初封博平王。勤于治生,田园僮奴车马甚具,宾客造门,倾己纳之。辑《贻后录》、《养正录》、《锦囊书对》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崇祯四年进士。慷慨任侠,行兵按司马法,以参将守骆马湖。崇祯十三年,率兵拒农民军,以无援力竭而死。
《国语辞典》:草岭古道(草岭古道)  拼音:cǎo lǐng gǔ dào
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历史古道。开辟于清嘉庆年间。由台北盆地溯基隆河而上,翻越三貂岭与草岭而进入宜兰。即横亘于今新北市贡寮区至宜兰大里的丘陵地带。是清朝先民入台的移民路线之一。古称「淡兰古道」。全长约十公里。途中金字碑、虎字碑、雄镇蛮烟刻石都是有名的古迹。
《漢語大詞典》:抱残守阙(抱殘守闕)
亦作“ 抱残守缺 ”。
(1).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瓌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闕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报》1981.4.2:“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缺,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
(2).谓笃守古学古道。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闕,纂一家之言,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现在抱残守缺的寥寥无人,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或终生孜孜,抱残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锁 三天里头终于退了组,他决定抱残守缺,搞五户贫农一户中农的精干互助组,不再惹麻烦了。”
《漢語大詞典》:南栈道(南棧道)
即石牛道。古道路名。自今 陕西 勉县 西南行至 剑门关 ,是古代联系 汉中 和 巴蜀 的交通要道。 元 明 以后通称“南栈道”。
《漢語大詞典》:圣帝明王(聖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晋 刘琨 《劝进表》:“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各令所在长吏以礼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