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卬州
古地名。文选·张衡〈思玄赋〉:“愁鬱鬱以慕远兮,越 卬州 而游遨。”旧注:“ 卬州 ,正南州名也。《四海图》曰:‘ 交 广 南有 卬州 ,其处极热。’”
《漢語大詞典》:服泽(服澤)
古地名。相传为 尧 举 舜 之处。墨子·尚贤上:“古者 尧 举 舜 於 服泽 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毕沅 校注:“未详其地。服与蒲,音之缓急,或即 蒲泽 ,今 蒲州府 。”
《漢語大詞典》:皋舟
古地名。 春秋 时 吴 地。左传·襄公十四年:“ 子囊 殿,以 吴 为不能而弗儆。 吴 人自 皋舟 之隘要而击之。”一本作“皋舟”。
《漢語大詞典》:泥母
古地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金乡县 东南。泥,或作“寧”、“宁”。春秋·僖公七年“盟于 宁母 ” 晋 杜预 注:“ 高平 方与县 东有 泥母亭 。音如宁。”
《漢語大詞典》:坶野
古地名。即 牧野 。相传是 周武王 与 殷纣王 交战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东南歷 坶野 ,自 朝歌 以南,南暨 清水 ,土地平行,据皋跨泽,悉 坶野 矣。” 唐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八:“ 牧野 ,《竹书》作 坶野 。有 比干 墓。前有石铭。” 章炳麟 《封建考》卷一:“《世俘解》道 坶野 诛 紂 以后,灭国六百有餘,馘磿巨亿,崇朝而定三州者,以固无守御也。”
《漢語大詞典》:骊靬(驪靬)
古地名。在今 甘肃省 永昌县 南。集韵·平脂:“ 驪靬 ,县名,在 张掖 。”汉书·地理志下:“ 张掖郡 …… 驪靬 。”
《漢語大詞典》:堣夷
(1).古地名。史记·夏本纪:“ 堣夷 既略。”说文·土部:“堣, 堣夷 ,在 冀州 暘谷 。立春日,日值之而出……尚书曰:‘宅 堣夷 。’”按,今本书·尧典堣作“嵎”。
(2).因 堣夷 在东方海滨,故后亦以指 日本 。 章炳麟 《安君颂》:“ 堣夷 不庭,諼以盗言;始自称制,终为陪属。”
《漢語大詞典》:蓹儿(蓹兒)
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嘉兴市 南。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蓹儿严侯 辕终古 。” 颜师古 注:“蓹音御。”
《漢語大詞典》:五大夫城
古地名。在今 河北 易县 境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 易水 出 西山 宽中谷 ,东逕 五大夫城 南。昔 北平侯 王谭 不从 王莽 之政,子 兴 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 五大夫城 。”又名五公城。
《漢語大詞典》:崤陂
古地名。即 崤底 。详“ 崤底 ”。
《漢語大詞典》:崤底
古地名。也称 渑池 。在 崤山 山谷之底。古代曾设 崤底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冯异 与 赤眉 战於 崤底 ,大破之。” 李贤 注:“ 崤 ,山名;底,阪也。一名 嶔岑山 。在今 洛州 永寧县 西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 崤底 ,在县( 永寧县 )西北七十里,即 崤 谷之底也。亦曰 崤陂 ,一名 澠池 。 冯异 大破 赤眉 於此。”
《漢語大詞典》:皋鼬
古地名。 春秋 时 郑 地。故地在今 河南省 临颍县 。春秋·定公四年:“五月,公及诸侯盟于 皋鼬 。”一本作“皋鼬。”
《漢語大詞典》:二亳
古地名。 殷 之南 亳 和北 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今 梁国 自有二 亳 ,南 亳 在 穀熟 ,北 亳 在 蒙 ,非 偃师 也。”参见“ 三亳 ”。
《漢語大詞典》:三亳
古地名。 殷 之 北亳 、 南亳 、 西亳 的总称。书·立政:“ 三亳 阪尹。” 孔颖达 疏引 皇甫谧 曰:“三处之地,皆名为 亳 , 蒙 为 北亳 , 穀熟 为 南亳 , 偃师 为 西亳 。”一说指 景亳 、 东亳 、 西亳 。 清 魏源 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 偃师 之 景亳 ,而建 东亳 於 商邱 ,仍 西亳 於 商州 ,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 皇甫谧 之说。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瓠丘
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 垣曲 东南。又名 阳壶 、 壶丘 。左传·襄公元年:“ 彭城 降 晋 , 晋 人以 宋 五大夫在 彭城 者归,寘诸 瓠丘 。”
《漢語大詞典》:踖陵
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潢川县 西南。左传·庄公十九年:“遂伐 黄 ,败 黄 师于 踖陵 。” 杨伯峻 注:“踖音鹊,又音积。 踖陵 , 黄国 地名。当在今 潢川县 西南境。”
《漢語大詞典》:回溪阪
古地名。俗名 回阬 。亦省作“ 回谿 ”。即 东崤山阪 。在 河南 洛宁 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 东汉 初 赤眉 农民起义军曾与 冯异 军激战于此。后汉书·冯异传:“ 异 弃马步走,上 回谿阪 ,与麾下数人归营……璽书劳 异 曰:‘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澠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