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觚竹
古国名。觚,通“ 孤 ”。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 邢昺 疏:“ 觚竹 者,汉书·地理志:‘ 辽西 令支 有 孤竹城 是乎?’” 清 钱谦益 《故广西道监察御史高阳李府君墓志铭》:“斗极之下, 觚竹 空桐 。”参见“ 孤竹 ”。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漢語大詞典》:犛靬
亦作“ 犛轩 ”。 古国名。汉书·张骞传:“因益发使抵 安息 、 奄蔡 、 犛靬 、 条支 、 身毒国 。” 颜师古 注:“自 安息 以下五国皆西域胡也。 犛靬 ,即 大秦国 也。”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犛轩 、 竭陀 ,以为诡逸……然后推为不蹈袭,不规摹。”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寿麻(壽麻)
亦作“ 寿靡 ”。 我国古籍中所记的极远的西方古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寿麻 之国。”吕氏春秋·任数:“西服 寿靡 ,北怀 儋耳 。” 高诱 注:“﹝ 寿靡 ﹞西极之国。‘靡’亦作‘麻’。”
《漢語大詞典》:青北
即 青丘 。传说中的古国名。吕氏春秋·知度:“ 禹 曰:‘若何而治 青北 ,化 九阳 、 奇怪 之所际。’” 高诱 注:“皆四夷之远国。” 陈奇猷 校释:“ 孙詒让 曰:‘青北’当作‘青丠’,‘奇怪’当作‘奇肱’…… 孙 説是也。《淮南·时则训》‘东至 青丘 , 树木 之野’,又《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缴大风於 青丘 之津’,皆可为证。”参见“ 青丘 ”。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青丘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漢語大詞典》:闟耳
传说中的古国名。逸周书·王会:“正西 崑崙 、 狗国 、 鬼亲 、 枳巳 、 闟耳 。”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玄股
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国曰 玄股 ,黍食,使四鸟。”《淮南子·墬形训》:“自东南至东北方,有…… 黑齿 民 玄股 民。” 高诱 注:“ 玄股 民,其股黑,两鸟夹之,见山海经也。”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彤鱼(彤魚)
古国名。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青阳 , 方雷氏 之甥也; 夷鼓 、 彤鱼氏 之甥也。” 韦昭 注:“ 彤鱼 ,国名。”
《國語辭典》:埻端  拼音:zhǔn duān
传说中的国家,位于西域沙漠之中。《山海经。海内东经》:「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仑虚东南。」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英氏
古国名。左传·僖公十七年:“春, 齐 人为 徐 伐 英氏 ,以报 娄林 之役也。” 杜预 注:“ 英氏 , 楚 与国。”参见“ 英 ”。
《漢語大詞典》:弁韩(弁韓)
亦称“ 弁辰 ”。 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 韩 有三种:一曰 马韩 ,二曰 辰韩 ,三曰 弁辰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韩 在 带方 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 倭 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 马韩 ,二曰 辰韩 ,三曰 弁韩 。” 元 傅若金 《送幻上人还高丽》诗:“梵宇通 辽海 ,僧居属 弁韩 。”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诃咄(訶咄)
(1).怒斥。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良毉只备位,药肆成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訶咄。”一本作“ 呵咄 ”。
(2).古国名。隋书·炀帝纪下:“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 突厥 、 新罗 、 靺鞨 、 毕大辞 、 訶咄 …… 契丹 等国并遣使朝贡。”
《漢語大詞典》:乾陀罗(乾陀羅)
亦作“ 乾陀 ”。亦作“ 乾陀囉 ”。
(1).西域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其国在北 印度 境,东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在古代艺术、建筑史上,享有盛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从 于闐 至 乾陀 。”宋史·外国传·天竺:“ 施护 者, 乌塤曩国 人。其国属 北印度 ,西行十二日至 乾陀罗国 。”
(2).香树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称褐色。《宝楼阁经》卷中:“以乾陀囉树或以龙花蕊香和白芥子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附录·乾陀木皮:“ 珣 ( 杨珣 )曰:‘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乾陀,褐色也。’”
《漢語大詞典》:代翟
古国名。逸周书·王会:“正北 空同 、 大夏 、 莎车 、 姑他 、 旦略 、 豹胡 、 代翟 、 匈奴 、 楼烦 、 月氏 、 孅犁 、 其龙 、 东胡 ,请令以橐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孔晁 注:“ 代翟 在西北界, 戎 狄 之间国名也。”代,一本作“ 戎 ”。
《漢語大詞典》:贯膂(貫膂)
指 贯胸 。传说中的古国名。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马八儿(馬八兒)
亦作“ 马八二 ”。 古国名。即 注辇国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按摩女子》:“ 马八二国 进贡二人,皆女子,黑如 昆仑 ,其阴中如火,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则有大益於人。”元史·外夷传三·马八儿等国:“海外诸蕃国,惟 马八儿 与 俱蓝 足以纲领诸国,而 俱蓝 又为 马八儿 后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西南海外诸蕃, 马八儿 、 俱蓝 二国最大而最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元 时曾一通之。”
分類: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