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尘垢囊(塵垢囊)
装满尘垢的口袋。比喻没有学识才能的人。
《漢語大詞典》:网袋(網袋)
用线编结成的网状口袋,用以贮物。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馀纪:“侍从以上资格者,官告皆有紫丝银鐸铃,网袋贮之。”《花城》1981年第5期:“来,我给你提网袋。”
《漢語大詞典》:胃囊
即胃。因其形状像口袋,故名。 丁玲 《奔》:“这群在冷风里蹲在墙边蹲了大半夜的人,因了暖热的空气,加之胃囊里又渗入了一些粗的麦粉,昏昏的瞌睡,便慢慢的爬上了眼皮,谈话减少下去了。”
分類:口袋
《漢語大詞典》:绶囊(綬囊)
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晋书·舆服志:“ 汉 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紫囊盛綬耳。”
分類:官吏口袋
《漢語大詞典》:五谷囊(五穀囊)
装有五种谷物的口袋。太平御览卷七○四引 三国 魏 王肃 《丧服要纪》:“五穀囊者,起 伯夷 叔齐 让国不食 周 粟而饿 首阳 之山,恐魂乏饥,故作五穀囊。” 晋 顾微 《广州记》:“ 广州 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
分類:谷物口袋
《漢語大詞典》:辄囊(輒囊)
绑住口袋。比喻放在口袋里不起作用。困学纪闻·诸子庄子逸篇:“人而不学,命之曰视皮;学而不行,命之曰輒囊。”原注:“輒,繫者也。一作撮。”
《漢語大詞典》:百宝囊(百寶囊)
古代武士用以盛各种必需用具的口袋。《三侠五义》第一○二回:“﹝ 智化 ﹞暗暗带了夜行衣、百宝囊,出了衙署,直奔 襄阳王 的府第而来。”《续小五义》第八八回:“ 展爷 带领小四义,换了夜行衣靠,繫上百宝囊,带上了兵刃,五位爷直奔 团城子 而来。”
《漢語大詞典》:骨董囊
收藏陈旧琐杂之物的口袋。 宋 陆游 《岁暮书怀》诗:“诗成读罢仍无用,聊满山家骨董囊。”
《國語辭典》:搭膊  拼音:dā bó
1.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捲了口词,藏在怀里。」
2.背褡、背心。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漢語大詞典》:毛连(毛連)
毛织的长口袋,形似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 宋 洪皓 《松漠记闻》卷上:“﹝ 回鶻 ﹞多为商贾於 燕 ,载以橐它。过 夏 地, 夏 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贾人苦之,后以物美恶杂贮毛连中。”原注:“毛连以羊毛缉之,单其中,两头为袋,以毛绳或线封之。有甚麄者;有间以杂色毛者,则轻细。” 赵树理 《邪不压正》:“她丈夫解开毛连口,给 狗狗 取花生。”
《國語辭典》:口袋  拼音:kǒu dài
1.衣兜。《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都盼老爷高升,说:『再要作下去,大家可就都札上口袋嘴儿了。』」
2.以布、皮等制成,用来装东西的用具。《红楼梦》第六七回:「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
《漢語大詞典》:口袋阵(口袋陣)
类似口袋的包围阵势。 毕革飞 《看你认帐不认帐》诗:“忽听炮声轰隆响,才知进了口袋阵。”
《國語辭典》:中山装(中山裝)  拼音:zhōng shān zhuāng
一种服装的样式。直领,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口袋,下身同西装。由国父孙中山略仿童子军服装格式而定,故称为「中山装」。
《漢語大詞典》:学生装(學生裝)
一种服装式样。上身有三个没盖的口袋,领子不向下翻,下身是西式长裤,过去多是学生穿的,故名。
《漢語大詞典》:瑶縢
华美的书袋。用以珍藏秘籍。縢,通“ 幐 ”,口袋。 南朝 梁 沈约 《南齐竟陵王发讲疏》:“秘藏之被东国者,靡不毕集。皆缮以寳縑,文以丽篆,凝光琼笥,炫彩瑶縢。”
《漢語大詞典》:信袋
(1).加盖印信的封袋。金史·世宗纪下:“是日,命范铜为‘礼信之宝’,凡赐外方礼物,给信袋,则用之。”
(2).邮局用以装运信件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