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乾打雷,不下雨  拼音:gān dǎ léi,bù xià yǔ
只听见打雷,没有下雨。比喻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行动。如:「他就是乾打雷,不下雨。成天只会说,不会做。」
《国语辞典》:萝卜精,头上青(萝卜精,头上青)  拼音:luó bo jīng,tóu shàng qīng
(谚语)比喻贪官污吏。讽刺官吏们口头上说的清廉,好像萝卜上头的青一样,并非彻头彻尾的青(清)。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哎,你个萝卜精,头上青。」
《国语辞典》:意见沟通(意见沟通)  拼音:yì jiàn gōu tōng
以书面或口头彼此交换意见、沟通思想的过程与方法。
《國語辭典》:嘴硬  拼音:zuǐ yìng
说话强硬,不肯认输或认错。《红楼梦》第五八回:「你还嘴硬。有据有證在这里,我只和你厅上讲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昨天那鸨妇虽然嘴硬,那形色甚是慌张,我们再到他那里问去。」也作「嘴强」。
《國語辭典》:嘴强(嘴強)  拼音:zuǐ jiàng
说话强硬,不肯退让或认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牛黑子还自喳喳嘴强,钳著杜郎道:『既约的是他,不干我事。』」也作「嘴硬」。
《國語辭典》:嘴皮子  拼音:zuǐ pí zi
嘴唇。引申为能说善辩的口才。如:「他老爱耍嘴皮子。」也称为「嘴抹儿」。
《国语辞典》:口头信(口头信)  拼音:kǒu tóu xìn
口头传递的消息。如:「麻烦帮我传个口头信给老闆,说我明天会准时上班。」
《国语辞典》:数数儿(数数儿)  拼音:shǔ shù ér
口头依序数著数字。如:「妹妹正在数数儿,嘴巴念著:『一、二、三、……。』」
《漢語大詞典》:还口愿(還口願)
求神保佑的人向神口头致谢。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我则见不断头客旅经商,还口愿百二十行。”
《漢語大詞典》:惯口(慣口)
顺口,口头上习惯的。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说这些惯口的句子。”
《漢語大詞典》:胲颊(胲頰)
谓口头,言谈之间。 章炳麟 《文学说例》:“后世虽暂文明,而数极三五之説,传之故老,习於胲颊,故亦相沿而弗普。”
分類:口头言谈
《漢語大詞典》:禀词(稟詞)
亦作“禀词”。 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词讼人犯拘齐掛审后,该承行即将原被告状词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郑观应《盛世危言·招工》附 吴剑华 《查视秘鲁华工记》:“接猪仔禀词,輒数百纸,据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状,受者丧胆,闻者酸鼻。”
《漢語大詞典》:贝奥武甫
英国古代史诗。公元5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8世纪时成书。勇士贝奥武甫与怪物格伦德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后来他做了国王。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漢語大詞典》:笔伐口诛(筆伐口誅)
书面和口头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清 忧患馀生 《〈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鉞,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卒伸大义于天下,使若辈凛乎不敢犯清议。”参见“ 口诛笔伐 ”。
《國語辭典》:口诛笔伐(口誅筆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ā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漢語大詞典》:打嘴仗
谓口头上争执。 吉学霈 《要不准的数字》:“ 徐德山 一看 徐进才 的神情,恶作剧地笑了,因为这些时他们天天为这事打嘴仗。”
分類:口头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