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自受法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乐者玩妙法真味,而自乐之谓也,其法乐受于自身,故云自受法乐。唯识论十曰:「自受用身,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教论下曰:「诸佛菩萨自受法乐,故各说自證三密门。」
自誓受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菩萨戒,若无戒师时,许于佛前自誓而受大戒。而其得戒之验,须于梦中妙相也。是谓之自誓受戒。梵网经曰:「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妙相。」
受大乘戒十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授戒之精神列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三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身心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受业与心受业也。身受业者欲界之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而生感觉相应之异熟苦果。心受业者,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之诸地善业,生意根相应之异熟果。
【佛学常见辞汇】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受之一。(参见:受)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二受之一。(参见:二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Veda%na%,领纳所触之境之心所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三藏法数】
谓出胎之后,诸根领纳前境好恶等事,故名为受,是为出胎现在果也。
【三藏法数】
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二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受,眼等五识之苦乐舍也。二、心受,意识之忧喜舍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受,领纳于身无分别之受,即苦乐舍之三受是也。二心受,领纳于心起分别心之受,即忧喜之二受是也。见俱舍论二,九。
【佛学常见辞汇】
身受和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何耶揭哩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马头观音之坛法。
佛性不受罪
【佛学大辞典】
(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答:亦同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复在何处?答:亦同入。问:既同入,正入时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众生同入,是众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因何不受?答:众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坏;佛性者是无相,无相者,即是空性也。是故真空之性,无有坏者,喻如有人于空积薪,薪自受坏,空不受坏也。空喻佛性,薪喻众生,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
折伏摄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折伏恶人,摄受善人也。此二门为佛道之大纲。胜鬘经曰:「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止观十曰:「夫佛两说:一摄二折。如安乐行不称长短,是摄义;大经执持刀杖乃至斩首,是折义。虽与夺殊途,俱令利益。」胜鬘宝窟上末曰:「刚强应伏,伏令离恶;柔软应摄,摄令住善;故名折伏摄受也。」折伏配智慧门,摄受配慈门。
【佛学常见辞汇】
折伏恶人,摄受善人,此二门乃是佛道大纲,折伏是配智慧门,摄受是配慈悲门。
别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戒之法,有通受别受之二规。(参见:通受)
通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受戒有二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谓之别受。别解脱戒者,三聚净戒第一摄律仪戒之一分也。通受者不必要限于现前之师,于佛前自誓,感好相随而得戒。别受之法,必具三师七證,行羯磨之作,而始得戒。是谓之通受自誓,别受相承。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證,行羯磨之法始得戒。
冶受皮陀
【佛学大辞典】
(书名)Yajurveda,四皮陀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二冶受皮陀,明善道法。」(参见:韦陀)
法受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诫男勿染女,女勿染男。以法性受尘染故也。
阿难奉佛敕受持经典奉持左右
【佛学大辞典】
(故事)出经律异相十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Veda%na%,领纳所触之境之心所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三藏法数】
谓出胎之后,诸根领纳前境好恶等事,故名为受,是为出胎现在果也。
【三藏法数】
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受十善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十恶业之名,授十善戒之法,及杀生偷盗邪淫之十报十过。
受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于安居中依父母之病缘或自己无已之事缘,要外出时,行其作法以受暇日,名曰受日。其法以七日为程度,七日尽,尚要受日者,则改受之。见行事钞上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