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9,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爱取
就取行说
五识取境
爱取有
伏除二取
取经
取相智
取中空
戒取结
取摄
取衣受胎
通取四法体
得无所取
希取无足
一切舍,不取施想
爱取
【佛学常见辞汇】
爱与取。爱是喜欢的意思;取是要的意思。
就取行说
【佛学次第统编】
就取行上说,大乘之人应谛信者,即是大乘宗本三句。
一、信知成佛之因,即是发菩提心。
二、信知为菩提心根本者,即是大慈悲心。
三、信知究竟之道,即是方便。
五识取境
【佛学次第统编】
五识合离取境。
一、合中取境 鼻舌身三
二、离中取境 眼耳二
爱取有
【佛学次第统编】
「爱取润业」爱能润业,取支亦尔。且依初后,分此二支。要数溉灌,方生有芽。譬如麦时,时时受润而得生长。虽诸烦恼,皆能发润。于润业位,爱力遍增,虽取支中,摄诸烦恼,而爱润胜。故十地经说,是爱增也。
「润生相貌」于润生位有中生殊,于润中有,起自体爱。于润生有,起境界爱。以于死有不见中有,谓我无有,起自体爱。于中有位,见生处故,起境界爱。谓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终灭,生有续起也。
「中有爱润」若有于此,非等引地,没已生时,依中有位,而起染污意识,结生相续。谓男女互于父母之处起贪及恚,而缘父母不净,谓为己有,而生贪爱。或缘当生有果起爱,故得润生,中有染识灭时,其异熟识托母胎中,与赤白渧同一安危,令相和杂,成羯罗蓝。
伏除二取
【佛学次第统编】
伏除二取者,谓伏除烦恼所知二障,能取所取也。烦恼所知,亦即我法二执,亦即谓伏除我法二执能取所取也。
取经
【俗语佛源】
求取佛经。我国古代有许多高僧不畏山长水遥,到印度、西域取经。如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又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神龟元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崇立寺比丘慧生向西域取经,凡得一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又如清·俞樾《小浮梅闲话》:「因《三国演义》而及《西游记》,余曰:『取经之事,自古有之。』」后常比喻向先进的地区、单位或人物吸取经验。如郭小川《花纹歌》:「人们都说花纹公社好,今天特地取经来。」(文贤)
取相智
【三藏法数】
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取中空
【三藏法数】
谓取芦苇中本空虚,自性不实,以譬根尘中间各无自性,一切皆空,是名取中空。
戒取结
【三藏法数】
谓外道之人,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鸡狗戒等,是名戒取结。(鸡狗戒者,谓外道计自身前世从鸡中来,即便独立等;或计从狗中来,即便啖粪秽等是也。)
【三藏法数】
戒取者,谓诸外道,于非戒中取以为戒,即邪戒也。由此邪执,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
取摄
【三藏法数】
谓菩萨常以二种摄取众生,一者常以舍心,以财饶益一切众生,令其离于贫穷。二者常以慈悲心,以法饶益一切众生,拔恶邪见,教修正法,是名取摄。
取衣受胎
【三藏法数】
谓如优陀夷共妇出家,分别已久,优陀夷往到妇处,两情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得此衣,后即怀胎,是名取衣受胎。(梵语优陀夷,华言出现,日出时生故。)
通取四法体
【三藏法数】
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而为能诠教体也。净名经云:通用四法,为佛教体。是也。
得无所取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勇猛精进之心,舍弃一切烦恼,永无所取。如师子王,弃舍所有藏积,悉无所取也。
希取无足
【三藏法数】
菩萨于圣法财,广能积集,希求进取,心不自足;如海导师,于一切财宝,常生希取之心,而未尝自满足也。
一切舍,不取施想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著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