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成阻  拼音:chéng zǔ
一种发音的动作。使发音器官发生接触或口腔形成某形式的共鸣器,藉以构成某种状态。如发〔p〕时,必先将口腔闭住,这种状态即是成阻。
《國語辭典》:声带(聲帶)  拼音:shēng dài
1.动物喉头中间附列的两条韧带。绷于喉头软骨的两旁,中留三角形的声门,呼气时,气过声门,激韧带颤动而发声。
2.记录声音于电影、电视软片左侧的曝光部分,通常分面积式与密度式两种,另有一种磁性声带。
《漢語大詞典》:鸣管(鳴管)
(1).吹奏律管。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设使从下,则 子野 之徒,亦当復操律鸣管,以考其音,知南风之盛衰,别《雅》《郑》之淫正也。”
(2).鸟类的发音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由若干个扩大的软骨环及其间的薄膜(称鸣膜)组成。通过气管内冲出的空气,使鸣膜鼓动而发声。
《國語辭典》:子音  拼音:zǐ yīn
发音时气流受阻所造成不带音的噪音。相对于母音而言。如国音字母中之ㄅ、ㄆ、ㄇ、ㄈ等均属之。也称为「辅音」、「声母」。
《国语辞典》:舌尖元音  拼音:shé jiān yuán yīn
元音,指由声带颤动发声,引起口腔共鸣而不受其他发音器官阻塞的声音。舌尖元音即由舌尖接近齿龈或前颚所发出的声音。如注音符号的匝、ㄦ。
《国语辞典》:闪音(闪音)  拼音:shǎn yīn
一种变相的颤音。发音时,富有弹性的发音器官轻微的颤动一次所发出的音。如美洲部分地区发very[veri]中的〔r〕,由舌尖向齿龈轻轻一闪而出。
《国语辞典》:发音障碍(发音障碍)  拼音:fā yīn zhàng ài
因发音器官异常、发音方法不正确或机能障碍,而引起发音混淆或无声音的现象,称为「发音障碍」。
《漢語大詞典》:发声器官(發聲器官)
犹言发音器官。 张天翼 《宝葫芦的秘密》十三:“宝葫芦说鱼类没有发声器官,难道宝葫芦自己有这号器官么?”
分類:发音器官
《國語辭典》:发音部位(發音部位)  拼音:fā yīn bù wèi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就是发音部位。如ㄅ、ㄆ、ㄇ等发音部位是双唇,故称为「双唇音」。发音部位通常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等。
《國語辭典》:擦音  拼音:cā yīn
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靠近,在口腔中形成缝隙,使气流挤过时产生强烈摩擦而成的音,称为「擦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ㄈ、ㄒ、ㄕ、ㄖ、ㄙ等。也称为「摩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