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民币(人民幣)  拼音:rén mín bì
大陆地区法定货币。以圆为单位。
《國語辭典》:料钞(料鈔)  拼音:liào chāo
元初发行的一种纸币,以丝料作为合价标准。后泛称纸币。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滚绣毬〉曲:「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元曲选外编。刘弘嫁婢。第一折》:「人家道那把时节将烂钞你强揣与,巴的到那赎时节要那料钞教他赎将去。」
《国语辞典》:纸钞(纸钞)  拼音:zhǐ chāo
在社会上流通的纸制货币,多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如台湾目前有百元纸钞、千元纸钞等。也称为「纸币」。
《漢語大詞典》:钞引法(鈔引法)
纸币的发行制度。金史·食货志三:“户部尚书 蔡松年 復钞引法,遂製交钞,与钱并用。”亦省作“ 钞法 ”。金史·食货志三:“若与银均纳,则彼增此减,理必偏胜,至碍钞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及 高巖夫 为三司副使,倡行钞法,初甚贵重,过於钱,以其便于持行也。”明史·太祖纪二:“三月辛酉,立钞法。”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漢語大詞典》:侯龟(侯龜)
汉 王莽 时龟贝之一,是当时发行的一种货币。汉书·食货志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
《國語辭典》:回笼(回籠)  拼音:huí lóng
1.将已蒸熟而冷却的食品放回蒸笼再次蒸热。
2.比喻已完成的事情再重复做一次。如:「他习惯在早起做完运动后睡个回笼觉。」
3.指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再回到原先发行的银行。如:「资金回笼」。
《漢語大詞典》:轨符(軌符)
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 马非百 新诠:“轨符谓合於客观需要之适量借券……其非国家所发行者则不谓之‘轨符’,而但言‘符’。”
分類:国家发行
《國語辭典》:发行人(發行人)  拼音:fā xíng rén
发行出版物的负责人。
《漢語大詞典》:官票
(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 月香 十岁,倒判了五十两。”红楼梦第九三回:“ 贾政 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
(2).即户部官票。 清 代的一种纸币。 咸丰 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漢語大詞典》:楮涌(楮湧)
谓纸币发行过滥。宋史·道学传四·李燔:“ 燔 又入札争之曰:‘钱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权,不能行楮者,由钱不能权之也。’”
分類:纸币发行
《漢語大詞典》:蛮会(蠻會)
南宋 时发行的一种纸币。会,是 南宋 纸币会子的简称;蛮,是 元 朝对 南宋 的蔑称。《元典章·户部六·买卖变会断例》:“缘亡 宋 蛮会,先钦奉圣旨禁体行使,经今四十餘年,官司未曾立法拘收除毁。”
《國語辭典》:借券  拼音:jiè quàn
借贷财物的凭證,由出借人保存。《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有人欠先君银钱的,娄老伯见他还不起,娄老伯把借券尽行烧去了。」也作「借据」、「借字」。
《漢語大詞典》:中交票
指解放前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 冰心 《庄鸿的姊姊》:“不想自中交票跌落以来,教员的薪水又月月拖欠,经济上受了大大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纸交子(紙交子)
我国最早的纸币。 宋 初曾由民间发行,性质近于存款收据,可流通,亦可兑现。后改由政府发行。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伪齐咎证》:“﹝ 齐 ﹞又作纸交子,自一贯至百贯。”参见“ 交子 ”。
《國語辭典》:交子  拼音:jiāo zi
宋代民间通行的纸币。为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
《漢語大詞典》:质剂法(質劑法)
有关票据、证券(包括交子)发行和流通的法规。 宋 戴埴 鼠璞·楮券源流:“ 张咏 镇 蜀 ,患铁钱之重,设质剂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为界。使富民十六户主之,资产寖耗不能即偿。”参阅 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宋代纸币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