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泄怨(洩怨)
发泄怨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后世刻薄之流,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报讎洩怨。”
《漢語大詞典》:泄欲
发泄欲望。亦特指发泄肉欲。 姚雪垠 《长夜》七:“一般说来,当时的戏子和澡堂堂倌,卖水烟的和修脚的,以及所谓‘当差的’,多是地主老爷们的泄欲对象。”
《國語辭典》:泄恨(洩恨)  拼音:xiè hèn
发泄愤恨。如:「她常在房中丢枕头以泄恨。」也作「泄愤」。
《國語辭典》:手淫  拼音:shǒu yín
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藉以发泄性欲的行为。也称为「自慰」。
《國語辭典》:淘写(淘寫)  拼音:táo xiě
将心绪倾出并加以描写。元。郑光祖《倩女离魂》:「俺淘写相思,叙问寒温。」
分類:倾吐发泄
《漢語大詞典》:发郁(發鬱)
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 汉 贾谊 新书·耳痹:“ 子胥 发鬱冒忿,辅 闔閭 而行大虐。”
《國語辭典》:没气路(沒氣路)  拼音:méi qì lù
没有可供出气泄忿的方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可不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难吞吐,没气路,短叹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分類:发泄
《國語辭典》:饮泣吞声(飲泣吞聲)  拼音:yǐn qì tūn shēng
噙著眼泪,强忍悲伤,不哭出声音。如:「这孩子从小孤苦无依,每受委屈只能饮泣吞声。」也作「吞声饮泣」。
《漢語大詞典》:隐忍不发(隱忍不發)
亦作“ 隐忍不言 ”。 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清 归庄 《与季沧苇侍御书》:“僕之受侮而隐忍不发者,以为将来且有德於我,有不可忘者在也。” 清 归庄 《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顶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十回:「快把这两件事抓著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證见!」也作「扎罚子」。
《漢語大詞典》:窝火憋气(窩火憋氣)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 李青山 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怎么受压?嘿,说起来叫人窝火憋气呗!”
《國語辭典》:窝囊气(窩囊氣)  拼音:wō nang qì
来自他人的侮辱或刁难。如:「我不想再待在这里受他的窝囊气了。」
《漢語大詞典》:窝心气
发泄不了的气愤和烦闷。例如:窝心气致死。
《漢語大詞典》:私事官雠(私事官讎)
古时俚语。谓假借公事来发泄私愤。宋史·江公望传:“臣闻 挺之 与 古 论事每不相合,屡见於辞气,怀不平之心,有待而发。俚语有之,‘私事官讎’,此小人之所不为,而 挺之 安为之,岂忠臣乎!”
《漢語大詞典》:陶泄(陶洩)
发泄,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洩。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向谁説?”
分類:发泄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