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指(髮指)  拼音:fǎ zhǐ
头发上指。形容盛怒的样子。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十出:「唉,外有逆藩,内有奸相,好教人发指也!」
分類:发指
《國語辭典》:发上指冠(髮上指冠)  拼音:fǎ shàng zhǐ guān
比喻愤怒到了极点。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听他们言辞慷慨,使人壮心勃勃,发上指冠。」
《國語辭典》:发指眦裂(髮指眥裂)  拼音:fǎ zhǐ zì liè
形容极度忿怒。《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发指眦裂。」
《國語辭典》:令人发指(令人髮指)  拼音:lìng rén fǎ zhǐ
语本《庄子。盗蹠》:「谒者入通,盗蹠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头发都竖了起来。如:「纳粹的残酷恶行令人发指。」
分類:愤慨极点
《漢語大詞典》:发竖(髮豎)
犹发指。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上:“据称各舖盐觔如洗,断盐已逾半月,舖商俱无得卖,皆係烧炼旧盐包,得些觔两,闻之髮竖。”
分類:发竖发指
《漢語大詞典》:发立(髮立)
谓点茶操作中使茶处于半浮沉状态。 宋徽宗 《大观茶论·盏》:“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 《大观茶论·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
犹发指。 清 李邺嗣 《杂哭》诗之五:“悲风真髮立,烈日竟头行。”
《漢語大詞典》:指发(指髮)
发指。形容愤怒之极。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王廷兰致曾望颜信:“提库中之国帑,惟有伤心;竖城上之白旗,能无指髮?”
《漢語大詞典》:发植(髮植)
犹发指。吕氏春秋·必己:“ 孟賁 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 高诱 注:“植,竖;指,直。”《淮南子·泰族训》:“ 高渐离 、 宋意 为击筑而歌於 易水 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髮植穿冠。” 清 钱谦益 《兵使慈溪冯公进秩督学福建叙》:“ 吴中 一旅之师,从公於迈,莫不皆骨腾肉飞,髮植如竿,欣欣焉有吞胡灭虏之气。”
分類:发指
《國語辭典》:命令  拼音:mìng lìng
1.发出号令,使人遵行。《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晋书。卷二○。礼志中》:「二妾之子,父命令相慈养,而便有三年之恩,便同所生。」
2.上对下的号令。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九出:「独立画堂听命令,珠帘底下一声传。」《明史。卷二○九。杨允绳列传》:「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
《漢語大詞典》:启导(啓導)
1.开导;启发指导。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启导聪明,饰染质素。” 徐特立 《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见我等学法语,音不合则殷勤启导。”
2.开道,引路。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 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 ,荡平塞表。”
《國語辭典》:札子  拼音:zhá zi
官府中的往来文书。《水浒传》第一六回:「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叫做蓝宝堂,得了札子到差之后,便去见总督。」也作「劄子」。
《漢語大詞典》:反诬
不承认对方的揭发指摘,反过来诬告对方。
《國語辭典》:启示(啟示)  拼音:qǐ shì
1.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如:「这场精辟的演讲,对我待人处事的观念和态度启示良多。」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戊戌设教钟山,讲肄之暇,复加讨论。閒与前人闇合者,削而去之;或得于同学启示,亦必标其姓名。」
2.使人有所领悟的启发与指示。如:「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更为珍贵。」
《漢語大詞典》:终端(終端)
电子计算机等系统中用来发指令或接收信息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