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报(發報)  拼音:fā bào
1.把消息、情报用无线电装置发给接收者。如:「他在军队里负责发报工作。」
2.送报。如:「报业愈发达,发报的工作愈繁重。」
《漢語大詞典》:毒弩
发射毒箭的弩弓。《中国民间故事选·阿龙寻父》:“他会打火铳,射毒弩,捕野兽,爬陡崖。”
《國語辭典》:射击(射擊)  拼音:shè jí
以武器向目标发射。
《漢語大詞典》:射弹(射彈)
发射弹丸。北齐书·李元忠传:“解鼓筝,兼好射弹,有巧思。”
《國語辭典》:连珠炮(連珠炮)  拼音:lián zhū pào
1.连续发射的火炮。《四游记。东游记。第一三回》:「一声连珠炮响,四面伏兵尽起,围裹将来,杀得番兵尸横遍野,血流成川。」
2.形容连续不绝。如:「一讲到有趣的话题,他便开始如连珠炮般地发表意见。」
《國語辭典》:连珠炮(連珠砲)  拼音:lián zhū pào
1.连续发射的火炮。《水浒传》第五五回:「猛听对阵里连珠炮响,一千步军忽然分成两下,放出三队连环马车,直冲将来。」
2.形容连续不断。如:「她说话快得像放连珠炮似的,令人无法听清楚。」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和气套。寄生草〉曲:「挑尖儿快似点钢枪,凿膝儿紧似连珠炮。」
《國語辭典》:投射  拼音:tóu shè
1.对准目标投掷。如:「终场前一秒,他在三分线外投射得分,一举逆转获胜。」
2.光线或目光射向某个物体。如:「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光芒投射在阿里山云海里,非常耀眼。」「众人的目光纷纷投注在他身上,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3.趁机得利。《资治通鉴。卷九○。晋纪一二。元帝太兴元年》:「今若偏加除署,是为谨身奉法者失分,侥倖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恐从此始。」
《漢語大詞典》:吐噜(吐嚕)
(1).蒙语。可惜。 元 《愁愤》诗:“吐嚕吐嚕 段阿奴 , 施宗 施秀 同奴歹。”原注:“吐嚕,可惜也。”
(2).方言。褪。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要领是脚脖上可以紧些,到了腿肚松紧要适当。松了往下吐嚕,太紧走起来腿疼。”
(3).象声词。多形容子弹连梭发射声。亦指子弹连梭发射。 峻青 《海啸》第四章:“ 小马 高高地擎着他的大肚匣子说:‘满满一梭子子弹,全都吐噜在了那老狗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助推
在飞行段中发射或以动力推进
一种辅助的推进手段,如用助推器辅助推进者
《漢語大詞典》:近场
存在于距电磁辐射源(例如发射天线)一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场
一个声源(如扬声器)附近的声辐射场
《國語辭典》:手枪(手槍)  拼音:shǒu qiāng
武器名。指枪管短,枪型较为袖珍的枪。便于射击,可单手使用。旧称为「拳铳」。种类甚多,著名的有左轮、白朗宁等。
《國語辭典》:哑炮(啞炮)  拼音:yǎ pào
发生故障而未爆炸的炮。也称为「瞎炮」。
《漢語大詞典》:洋炮(洋礮)
亦作“洋砲”。
(1).旧时对火炮的称呼。区别于老式的发射石头、铁弹丸的炮。 王闿运 《陈夷务疏》:“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礮者,至蠢之器也。”《中国歌谣资料·三月雪》:“土枪洋炮扛上肩。”
(2).方言。匣子枪。 鲁迅 《呐喊·阿Q正传》:“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 土谷祠 。”
(3).方言。鸟枪。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真的找来一只老洋炮。可是 赵三 还从没用过枪。晚上 平儿 睡了以后 王婆 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匣枪不会使,摆弄过洋炮。”
《國語辭典》:辐射(輻射)  拼音:fú shè
广义指以射线状传播的任何事物。特指光波及其他电磁波、声波、放射性物质发出的波或粒子。最狭义的惟指电磁波。另外,热不藉介质而传播称为「热辐射」。
《漢語大詞典》:碆卢(碆盧)
用弓发射打鸟的石箭头。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射者,方将脩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分類:发射箭头
《國語辭典》:打炮  拼音:dǎ pào
1.发射炮弹。
2.方言。放鞭炮。如:「王老倌,张老倌,香烟蒂头勿乱端。大娘舅,小外甥,勿在山林打炮强。」
3.原为嫖妓的粗话隐语,后用以泛指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