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奸(發姦)
见“ 发姦 ”。
亦作“ 发奸 ”。 揭发坏人坏事。韩非子·制分:“发姦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姦者必诛连刑。”汉书·尹翁归传:“案事发姦,穷竟事情, 延年 大重之。” 金 元好问 《辅国上将军京兆府推官康公神道碑》:“公发姦击彊,尤更致力,旬月之顷,治效卓然。”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六:“司法者,人之司命也。发奸纠邪,董正弼善,司法是据。”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督抚巡按,振纲立纪,剔弊发奸,将令互为监察。”
《国语辞典》:发奸摘隐(发奸摘隐)  拼音:fā jiān zhāi yǐn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也作「发奸擿伏」。
《漢語大詞典》:发奸露覆(發奸露覆)
同“ 发姦擿伏 ”。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出诸儒於云雾者,岂圣制赫暗有所待邪?”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漢語大詞典》:发奸摘伏(發姦摘伏)
同“ 发姦擿伏 ”。 魏书·良吏传·宋世景:“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姦摘伏,有若神明。”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颐:“又发姦摘伏,有若神明。”
《漢語大詞典》:发奸摘覆(發姦摘覆)
同“ 发姦擿伏 ”。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彼铺张於条教号令之末,矜詡於发姦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