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中和反应(中和反应)  拼音:zhōng hé fǎn yìng
化学上指酸与碱因质子的转移作用,使酸与碱产生盐和水的反应。例如使用等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产生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呈中性。
《国语辞典》:暗反应(暗反应)  拼音:àn fǎn yìng
二氧化碳在植物细胞内,经一连串酵素催化反应,被还原成为葡萄糖的过程,本过程因为和光线的有无无关,故称为「暗反应」。
《国语辞典》:光反应(光反应)  拼音:guāng fǎn yìng
需要光照的化学反应。例如: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的过程,这是一个快速进行的一系列过程,通常和其附随的电子传递系和磷酸化系一起。
《国语辞典》:包析反应(包析反应)  拼音:bāo xī fǎn yìng
合金冷却时,二种固相互相作用而生成第三种固相的反应,称为「包析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二元合金系中且是恒温进行。
《国语辞典》:包晶反应(包晶反应)  拼音:bāo jīng fǎn yìng
合金冷却时,一液相与一固相起作用,产生第二种固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二元合金系中且为恒温反应。
《漢語大詞典》:高山反应(高山反應)
由于偶而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或高山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人民日报》1992.10.25:“刚上山时,别的不怕,就怕高山反应,头痛,胸闷。”
《高级汉语词典》:分解反应  拼音:fēn jiě fǎn yìng
化学反应类型之一。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2h2o电解2h2↑+o2↑2nahco3△na2co3+h2o+co2↑
《漢語大詞典》:反应堆(反應堆)
使铀、钚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裂变以取得原子能的装置。原理是用中子击破铀、钚等元素的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能。也叫原子反应堆、原子堆、核反应堆。
《漢語大詞典》:反应器
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按结构可分为管式、釜式、塔式、喷射式反应器,以及有固体颗粒床层的反应器和非典型反应器(如燃烧炉、回转窑)等。按进行反应物料的聚集状态分单相和多相反应器。按操作方式分间歇式、连续式、半连续式反应器三类。
《漢語大詞典》:反应式
用化学符号来定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式子,将反应物质置于记号→或=左端,反应产物置于右端;如反应是可逆的,则上述记号用==或==;所有记号均应读作“给出”,而不读作“等于”
《漢語大詞典》:反应性染料
旧称“活性染料”。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形成化学键结合,成为“染料纤维”化合物。色泽鲜艳、耐水洗。广泛用于棉、麻、丝绸、羊毛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國語辭典》:核子反应(核子反應)  拼音:hé zǐ fǎn yìng
原子核吸收一个入射的阿尔伐粒子、氘核、质子、中心、或伽马后而放出粒子或伽马的反应,能产生很大的能量。核分裂及核熔合为重要的核反应。也称为「核反应」。
分類:核反应
《國語辭典》:核反应(核反應)  拼音:hé fǎn yìng
原子核吸收一个入射的阿尔伐粒子、氘核、质子、中子、或伽马后而放出粒子或伽马的反应。核分裂及核熔合均为重要的核反应。也称为「核子反应」。
《國語辭典》:核反应(核反應)  拼音:hé fǎn yìng
原子核吸收一个入射的阿尔伐粒子、氘核、质子、中子、或伽马后而放出粒子或伽马的反应。核分裂及核熔合均为重要的核反应。也称为「核子反应」。
《漢語大詞典》:核反应堆(核反應堆)
即原子反应堆。使铀、钚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裂变以取得原子能的装置。原理是用中子击破铀、钚等元素的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能。
《漢語大詞典》:变态反应
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异常反应。如因食用鱼、虾或服用某些药物后而发生皮疹、呕吐、腹泻、哮喘、溶血、白细胞低下,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其发生与人的体质或反应性以及抗原物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