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3,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对战
婚约
火线
符别
复婚
过付
市券
两抵
械斗
贴换
仲裁
遭遇战
庚帖
保白
调解
《漢語大詞典》:对战(對戰)
(1).两军对阵作战。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 鄢 陵 之役, 晋 楚 对战。”
(2).现亦借指某些体育运动项目(如乒乓、棋类等)中双方交锋。
《國語辭典》:婚约(婚約)  拼音:hūn yuē
结婚双方为将来共同生活所订的约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讨求朝廷奉写一纸婚约,待敝友们都押了花字,一同做个證见。」
《國語辭典》:火线(火線)  拼音:huǒ xiàn
1.枪炮、子弹发射所及的地方。引申为紧张对峙的交战区前线。
2.指未被接地的导线。与地线对称。
《漢語大詞典》:符别
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周礼·天官·小宰“四曰听称责以傅别” 汉 郑玄 注:“傅别,故书作傅辨, 郑大夫 读为符别, 杜子春 读为傅别。”参见“ 傅别 ”。
《漢語大詞典》:傅别
古代的券据。剖为二,双方执一以核对。周礼·天官·小宰:“四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 注:“傅别,谓券书也……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 孙诒让 正义:“傅别则为手书大字,中字而别其札,使各执其半字……傅别札字半别。”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玄 注:“傅别,中别手书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秦阳陵虎符跋》:“ 汉 符传世者,其文刻於脊上,合之而后可读,如《周官》傅别之制。”
《國語辭典》:复婚(復婚)  拼音:fù hūn
两人离婚后又再度结婚。
《國語辭典》:过付(過付)  拼音:guò fù
双方交易时,由中间人经手往来钱货。《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只告我来往过付,一应调唆二爷做的。」
《漢語大詞典》:市券
官方发给买卖双方的券契。《唐律疏议·杂律·买奴婢牛马立券》:“诸买奴婢马牛駞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
《國語辭典》:两抵(兩抵)  拼音:liǎng dǐ
互相抵销。如:「收支两抵」、「你以前对公司有许多贡献,这次的亏损算是功过两抵,下不为例。」
《國語辭典》:械斗(械鬥)  拼音:xiè dòu
持器械打斗。《续孽海花》第四○回:「各人召集了许多马夫流氓械斗,打了一个不开交。」
《國語辭典》:贴换(貼換)  拼音:tiē huan
把旧的器物折价后,补上差价,与商家交换新的商品。如:「欢迎大家拿旧的饮水器来贴换新的。」
《國語辭典》: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双方发生争执时,将争执事项交与第三者或法院进行评断裁决。如:「国际仲裁」、「法院仲裁」。
《國語辭典》:遭遇战(遭遇戰)  拼音:zāo yù zhàn
敌我双方在行动中相遇时所发生的战斗。
《國語辭典》:庚帖  拼音:gēng tiě
古代议婚时,男女双方交换写明姓名、年龄、籍贯、三代的帖子。因其记载双方各自的生辰年月,故称为「庚帖」。明。高明《琵琶记》第六出:「合婚问卜若都好,有钞,只怕假做庚帖被人告,吃拷。」也称为「八字帖」、「八字全帖」。
《漢語大詞典》:保白
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契约,有保人作证。《文物》1975年第7期:“《唐益谦请过所状勘注》中称:‘见有市券、保白。’保白是私契,或称‘白契’,是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并有若干保人作证。”
《國語辭典》:调解(調解)  拼音:tiáo jiě
1.调停各方意见,平息纷争。如:「在地方公正人士居中调解之后,原告同意撤回告诉状。」
2.法律上指发生纷争的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调解庭或调解委员的协调下,互相让步,寻求一种诉讼以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