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侪好(儕好)
同辈友好。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竞落运,务頽年,招命儕好相追牵。”
分類:同辈友好
《漢語大詞典》:戚好
亲戚友好。 彭芬 《保路运动》:“乃有 廖 姓者出,自言为 资州 人,与 颜雍耆 为戚好。”
分類:亲戚友好
《漢語大詞典》:友穆
友好和睦。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分類:友好和睦
《漢語大詞典》:友昵
友好亲昵。周书·蔡祐传:“帝之为公子也,与 祐 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 元兴 同事,大相友昵, 元兴 时为 元叉 所宠,论者讥其趣势云。”
分類:友好亲昵
《漢語大詞典》:儒侣
儒门友好。 南朝 齐 萧子良 《与南郡太守刘景蕤书》:“兰山桂水,既足逍遥;儒侣玄宗,復多朋往。”
分類:友好
《漢語大詞典》:友洽
友好和睦。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玄怪录·崔绍》:“ 绍 与 彧 ,锡类之情,素颇友洽。”
分類:友好和睦
《國語辭典》:握手言欢(握手言歡)  拼音:wò shǒu yán huān
执手谈笑,极为欢洽。形容非常友好、亲热。也作「握手极欢」。
《漢語大詞典》:同盟军(同盟軍)
原指结成同盟的军队,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 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 人民的革命事业需要有主力军,也需要有同盟军,没有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
《国语辞典》:华沙公约(华沙公约)  拼音:huá shā gōng yuē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苏联、波兰、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罗马尼亚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中规定各缔结国间对被攻击的国家应加以援助,以保障欧洲地区的安全。该条约于一九九一年随著华沙公约组织的解散而宣告结束。
《国语辞典》:开发基金(开发基金)  拼音:kāi fā jī jīn
国际间提供给友好的开发中国家一种低利、长期的资金,使其得以进行国内的经济发展计画,协助该国经济的开发。
《国语辞典》:雷陈胶漆(雷陈胶漆)  拼音:léi chén jiāo qī
东汉陈重和雷义二人友好,遇有为官良机,皆礼让对方,乡里传诵为:「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陈重传、雷义传》。后比喻朋友交情深厚。如:「邻居王大哥和李大哥雷陈胶漆,彷佛亲兄弟一般。」
分类:友好有为
《国语辞典》:假以颜色(假以颜色)  拼音:jiǎ yǐ yán sè
在态度和言辞上表示友好。如:「他为人倨傲,个性乖僻,对别人从不假以颜色。」也作「假以辞色」。
《国语辞典》:通家之好  拼音:tōng jiā zhī hǎo
1.累世相友好。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二出:「卑人意欲往谒洛中,以修通家之好,娘子意下如何?」
2.相友好的姻亲。如:「他们俩结婚后,陈李两家便结为通家之好。」
《国语辞典》:握手极欢(握手极欢)  拼音:wò shǒu jí huān
执手谈笑,极为欢洽。形容非常友好、亲近。《后汉书。卷一五。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也作「握手言欢」。
《国语辞典》:友好条约(友好条约)  拼音:yǒu hǎo tiáo yuē
国与国之间基于合作意愿,为促进彼此友好关系而订定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