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叉手
   
叉手万言

相关人物
温庭筠


《冷庐杂识》卷一〈温八吟〉~30~
王定保唐摭言谓:「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孙光宪北梦琐言谓:「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为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号『温八叉。』」今人徵典,但知有「八叉」,罕知有「八吟」矣。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温庭筠〉~496~
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他皆此类也。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谪为坊城尉。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竟流落而死也。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豳公闻之,遗绢千匹。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庭筠。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典故
冰柱雪车
 
韩公接后生
 
刘叉来醉

相关人物
刘叉
 
韩愈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列传·刘叉〉~5268~
时又有贾岛、刘叉,皆韩门弟子。刘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然恃故时所负,不能俛仰贵人,常穿屐、破衣。闻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孟郊右。樊宗师见,为独拜。能面道人短长,其服义则又弥缝若亲属然。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归齐、鲁,不知所终。
典故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
语朋友邪,应有切磋。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简释

叉手:指文人才思敏捷。明瞿式耗《浣溪晚集次子后韵》:“满眼浓华收不尽,固应叉手便诗成。”


典故
叉鱼春岸句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叉鱼招张功曹〉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手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目讶株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盖江烟羃羃,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疑惧见烧。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典故
百钱叉
 
叉头钱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答秦太虚七首》之四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简释

叉头钱:喻指节俭或清贫。清末彝尊《毕生饮二十杯而腹痛复被止酒再以诗示之》:“来朝生且住,剩有叉头钱。”


例句

来朝生且住,剩有叉头钱。 彝尊 毕生饮二十杯而腹痛复被止酒再以诗示之

《漢語大詞典》:手八叉
唐 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试,叉手构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后因以“手八叉”形容文思敏捷。 清 赵翼 《集益斋即事戏呈休宁座主》诗:“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國語辭典》:温八叉(溫八叉)  拼音:wēn bā chā
人名。即晚唐诗人温庭筠。参见「温庭筠」条。
《國語辭典》:叉手  拼音:chā shǒu
拱手。十指交错放在胸前,为一种表示恭敬的姿势。《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水浒传》第二回:「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胡踢得几脚。』」
《國語辭典》:叉手(扠手)  拼音:chā shǒu
十指交错放在胸前,表示恭敬。《西游记》第二回:「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叉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