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菆涂(菆塗)
(1).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殯也,菆涂龙輴以椁。”原意为堆迭木材于輴上为椁形而涂之,后引申为停放灵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对越菆涂之新屋,悉还茅土之故封。”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岂有龙輴菆涂于大禁,而令异言异服之人苴茅献酎於其下。”
(2).借指灵柩。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菆涂既啟,桂罇虚凝。”
《國語辭典》:翻案  拼音:fān àn
1.推翻已判定的罪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报仇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红楼梦》第六九回:「倘或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2.推翻前人的定论。如:「翻案文章」。
《漢語大詞典》:商鉴(商鑒)
犹 殷 鉴。原意是 殷 人灭 夏 , 殷 人的子孙应该以 夏 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宋 人讳 太祖 父 弘殷 之名,改 殷 作 商 。 宋 苏轼 《骊山三绝句》之三:“咫尺 秦 陵是商鉴,朝元何必苦躋攀。” 宋 曾巩 《湘寇》诗:“ 大中 咸通 乃商鉴,养以岁月其忧深。”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一旦 金 人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 伦 ( 王伦 )又欲陛下效之。”
《國語辭典》:曲解  拼音:qū jiě
不正确的解释或歪曲原意。如:「对于我的好意,请不要曲解。」
《國語辭典》:苏木(蘇木)  拼音:sū mù
植物名。豆科苏木属,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有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十至十二对,小叶十至二十对。顶生圆锥花序,花黄色,花瓣五片。荚果厚革质,长椭圆形,先端截形,具偏向一侧之尖尾。心材赤色而有光泽,其浸液可为红色染料。原产东印度至爪哇、泰国、缅甸、马来群岛及广东、海南岛等地。也称为「苏坊」。
《漢語大詞典》:迦利
亦作“ 迦黎 ”。 梵语kali的音译。原意为秽恶。亦为古 印度 佛教故事中的无道国王名,以凶暴著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诸恶鬼神得敬信》:“如我昔作 忍辱仙人 ,常在林中食诸甘果。时有国王名曰 迦利 ,支解我身而为八段。”后常指凶暴好斗的劣性。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则我如今三生石上脱迦黎……兄弟,你前日不见么,热撮撮一时闹起 曲江池 ,扢支支险揉碎緑罗衣,痴也不痴?”
《国语辞典》:震音  拼音:zhèn yīn
Tremolo
装饰音名称。原意为震动、抖动,指同一音上的震动。也称为「抖音」:(1)声乐中是指一个音快速反覆,所构成的一种辅音。(2)乐器演奏中,为同一音高的快速强弱震动,以及音程大于二度的两音间之快速反覆。
《國語辭典》:穆民  拼音:mù mín
回教徒的自称。穆罕默德的子民。
《漢語大詞典》:鼠妖
原意为老鼠失却本性变成妖怪,实际指老鼠造成的各种奇特灾异现象,如鼠食庄稼、衔尾渡江、猫鼠同处等。旧时史书附会阴阳五行学说,以为木失其性所致。新唐书·五行志一:“﹝《五行传》﹞又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时则有青眚、青祥、鼠妖。’”宋史·五行志三:“ 绍熙 四年, 饶州 民家二小鼠食牛角,三徙牛牢不免,角穿肉瘠以毙,近鼠妖也。”清史稿·灾异志三:“《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於木。”
《國語辭典》:左右袒  拼音:zuǒ yòu tǎn
偏袒某一方。《聊斋志异。卷一○。珊瑚》:「母或怒以色,则臧姑怒以声。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漢語大詞典》:答剌罕
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 蒙 元 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三四年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 伯颜 太师 秦王 右丞相, 撒敦 答剌罕太傅左丞相,一处商量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帝欲重旌其功,对曰:‘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遂封为答剌罕,与五品印,拨三百户以食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答剌罕译言一国之长,得自由之意,非勋戚不与焉。”
《國語辭典》:如夫人  拼音:rú fū rén
语出《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后因而称他人的妾为「如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以此数,再娶了一位如夫人也勾了。」《儒林外史》第三○回:「昨晚如夫人进门,小弟不曾来闹房,今日贺迟有罪!」也称为「如君」。
分類:夫人原意
《國語辭典》:郢书燕说(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郢人在给燕相的信中误写「举烛」二字,而燕相则解释尚明、任贤之义。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穿凿附会,扭曲原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也作「燕说」。
分類:曲解原意
《國語辭典》: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俎,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厨师下厨。语本《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后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四则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恻井渫不食乎?」
《國語辭典》:谈虎色变(談虎色變)  拼音:tán hǔ sè biàn
曾经被老虎伤过的人,一谈到老虎,就吓得变了脸色。比喻一提及某事就非常害怕。如:「夏天一到,儿童肠病毒流行,往往让人谈虎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