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卷子  拼音:juàn zi
1.可以舒捲的书画。《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拿出一个卷子递与武书,道:『这是小弟半生事迹,专求老先生大笔,或作一篇文,或作几首诗,以垂不朽。』」
2.试卷。《儒林外史》第三回:「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
《漢語大詞典》:卷子
一种面食品。和面擀成薄片,一面涂上油盐,再卷起蒸熟。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来!来!来!一盘卷子,一盘羊肉,你吃!你吃!”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贫僧是 保叔塔 寺内僧,前日已送馒头并卷子在宅上。”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一会工夫,许多卷子、烙饼、煮鸡蛋、咸鸭蛋,塞满了队员们的手里。”
《国语辞典》:捲子  拼音:juǎn zi
1.捲成圆筒状的东西。
2.一种面食。将擀制好的薄面皮,加上油、盐、葱等材料后,包捲蒸熟而成。
《漢語大詞典》:烧煳了卷子(燒煳了卷子)
(1).比喻相貌丑陋或穿着不体面。煳,食品经火变焦发黑。卷子,一种面食品。《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俺们一个一个只像烧煳了卷子一般,平日出去,惹人家笑话。”
(2).喻指丑陋的人。
《高级汉语词典》:烧糊了卷子
喻外貌丑陋
《漢語大詞典》:卷子本
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 唐 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 陈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國語辭典》:试卷(試卷)  拼音:shì juàn
考试用的卷子。如:「时间到了,监考老师收回试卷。」也称为「考卷」。
《漢語大詞典》:等身书(等身書)
宋史·贾黄中传:“ 黄中 幼聪悟,方五岁, 玭 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玭 为 贾黄中 父。“等身书”本谓与身高相等的一段卷子,后人遂指迭起来与身高相等的书籍,形容读书之多。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 此公 ( 盛此公 )年十数龄,即能读等身书。”后以“著作等身”形容著书之多,亦本此。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漢語大詞典》:标轴(標軸)
(1).标明题号的书轴子。古书画用卷子,卷端的棍杆为轴。 唐 韩愈 《与陈给事书》:“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輒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復志赋》已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2).犹装裱。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王晋卿 家旧寳 徐处士 碧槛 《蜀葵图》,但二幅。 晋卿 每叹闕其半,惜不满也。 徽庙 默然,一旦访得之,乃从 晋卿 借半图。 晋卿 惟命,但谓 端 邸爱而欲得其祕尔。 徽庙 始命匠者标轴成全图。”
《國語辭典》:考卷  拼音:kǎo juàn
考试所用的卷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目今我和一个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也称为「试卷」。
《国语辞典》:李陵变文(李陵变文)  拼音:lǐ líng biàn wén
唐代变文。敦煌卷子写本。叙李陵率孤军与匈奴奋斗,于夫人城被擒投降。次年,武帝遣公孙敖率军伐匈奴,失利。谣传匈奴兵法乃李陵所授,武帝怒而诛李陵全家。
《国语辞典》:答案卷  拼音:dá àn juàn
供考试人填写答案的卷子。如:「请各位同学记得把班级、姓名、座号写在答案卷上。」
《漢語大詞典》:答卷
(1).解答试卷。如:考生们都在认真地答卷。
(2).对试题做了解答的卷子。如:标准答卷。
《漢語大詞典》:经折装(經折裝)
也叫梵夹装。图书装订方式之一。以卷子长幅改作折迭,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