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却又(却又)  拼音:què yòu
1.再。《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我且落得拿了这条金带,却又理会。」
2.倒又、反而又。如:「是他提议的活动,等大家都计划好了,他却又说不去了!」
分类:却又反而
《高级汉语词典》:却如
恰如;好像
分类:却如
《漢語大詞典》:却走(卻走)
亦作“却走”。 退避;退走。韩非子·初见秦:“白刃在前,斧鑕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田单 却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闻于 燕 军。” 唐 杜甫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迴鞭却走见天子,朝饮 汉水 暮 灵州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经论日多,杂説亦日出,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分類:退避退走
《國語辭典》:却行(卻行)  拼音:què xíng
倒退著走,表示对人恭敬。《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高祖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
《漢語大詞典》:却还(卻還)
亦作“却还”。
(1).退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会有中使至州, 琯 使 昌藻 郊外接候,须臾却还。” 清 方文 《送何元长归兴化》诗:“抆泪却还江北路,萧萧秋雨暗丹枫。”
(2).谓退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招缉疲人,一切却还产业,庶使孤穷有託,编户再安。”太平广记卷三三六引《广异记·宇文觌》:“ 鍔 灵语嘆息久之,谓 覿 :‘勿令作官,何故受之,此度不能相救矣。’ 覿 云:‘今却还之,如何?’”旧唐书·德宗纪上:“已贮纳者仍明置簿历,各给文牒,后准元数却还。”
分類:退回退还
《漢語大詞典》:过却(過卻)
过去。 南唐 冯延巳 《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归来洞天自乐。”
分類:过去
《漢語大詞典》:减却(減卻)
亦作“ 减却 ”。亦作“减却”。 消减。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白雪遗音·八角鼓·海棠花枯:“到而今,残红败叶影儿孤,减却精神身无主。”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至少是使读者减却了不少对人生的认识。”
分類:消减
《國語辭典》:却月(卻月)  拼音:què yuè
缺月、半月形。《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贼乃退。」
《漢語大詞典》:却月眉(卻月眉)
亦作“却月眉”。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杜牧 《闺情》诗:“娟娟却月眉,新鬢学鵶飞。”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亦省称“ 却月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誾》:“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分類:妇女
《漢語大詞典》:却非(卻非)
亦作“却非”。 见“ 却非冠 ”。
《漢語大詞典》:却非冠(卻非冠)
亦作“却非冠”。 古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僕射冠之。”隋书·礼仪志六:“却非冠,高五寸,制似长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却非,僕射冠也。”
分類:古冠
《國語辭典》:却扇(卻扇)  拼音:què shàn
1.仰翻扇面。南朝梁。萧纶〈见姬人〉诗:「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
2.古代成亲时新娘以扇遮面,行交拜礼后,即将扇子丢弃,称为「却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灞州一宦家娶妇,甫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后来多用以比喻成婚。
《分类字锦》:却暑
谢迈 食藕诗 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却下(卻下)
落下。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以关捩置於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
分類:落下
《國語辭典》:前却(前卻)  拼音:qián què
进退。《吴子。治兵》:「前却有节,左右应麾。」《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权大怒,欲自征渊」句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國語辭典》:谢却(謝卻)  拼音:xiè què
婉谢、拒绝。如:「工厂重地,谢却参观。」
分類:除去谢绝
《漢語大詞典》:却倚(卻倚)
(1).向后靠。 汉 班固 《西都赋》:“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2).谓既相持又相依。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与 匈奴 、 西域 相却倚,声教远暨,復受汉族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