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识却(識卻)
犹认得。 清 赵彪诏 《说蛇·蛇事》:“僧归,见纸炉甃成精美,叹曰:‘ 公输子 下降人间,肉眼迷离都不识却也。’”
分類:认得
《漢語大詞典》:却却(卻卻)
亦作“却却”。 退缩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遇词》:“遇俗务则却却,遇谈人过则略略。”
分類:退缩
《分类字锦》:却币(却币)
云林遗事张士诚弟士信闻元镇善画使人持绢缣侑以币求其笔元镇怒曰予生不能为王门画师即裂其绢而却其币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却顿(卻頓)
后退受阻。《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唐 孔颖达 疏:“前行曰躐,却顿曰疐。”
分類:后退受阻
《漢語大詞典》:却勾(卻勾)
勾却,勾销。《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氏 是个记德不记讎的贤妇,念着同胞分上,将前情一笔却勾。”
分類:勾销
《漢語大詞典》:却惑(卻惑)
亦作“却惑”。 去邪;消除疑难。《西游补》第六回:“ 项王 当日大乐,叫……谨慎摆酒:一来替娘娘压惊,二来贺孤家斩妖却惑之喜。”
《韵府拾遗 药韵》:善却(善却)
方舆胜览襄州有驿名善却即唐之善谑驿也淳于髡放鹄处
《漢語大詞典》:诛却(誅卻)
杀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二):“妾为君遣婢南下矣。婢子弱,恐不能便诛却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昏官若动,即便诛却!”
《漢語大詞典》:壅却
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吕氏春秋·去宥:“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姦人除路;姦路已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
《漢語大詞典》:偃却(偃卻)
骄傲。荀子·非相:“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 杨倞 注:“偃却,犹偃仰,即偃蹇也。”参见“ 偃蹇 ”。
分類:骄傲
《國語辭典》:偃蹇  拼音:yǎn jiǎn
1.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二出:「则见他取角枕欹斜卧倒。更半支颐偃蹇频瞧。」
2.高立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毛肃纷。」
3.屈曲。《淮南子。本经》:「偃蹇寥纠,曲成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4.安卧。《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5.困顿、失志。《聊斋志异。卷三。连城》:「少负才名,年二十馀,犹偃蹇。」
《漢語大詞典》:摈却(擯却)
斥退。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颜师古 注:“摈却,谓斥退也。”
分類:斥退
《漢語大詞典》:拗却(拗卻)
拒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但顽女颇恃娇爱,好门户輒便拗却,不得不与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分類:拒绝
《漢語大詞典》:泯却
消除。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待到私肥于公,则公家所入实微乎其微,故不如泯却公私,承认私有,而一律采取租税制。” 郭沫若 《访日杂咏·宿春帆楼》:“晨辉一片殷勤意,泯却无边恩与仇。”
分類:消除
《漢語大詞典》:却敌楼(卻敵樓)
亦作“却敌楼”。 晋 代设在宫城内的更楼。南齐书·百官志:“宫城诸却敌楼上本施鼓,持夜者以应更唱, 太祖 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磬云。”
分類:宫城城内
《漢語大詞典》:却冠(卻冠)
鱼皮做的帽。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絀, 大吴 之国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战国策……又一本作‘鮭冠黎緤’也。”按,今本战国策·赵策二作“鯷冠”。 鲍彪 注:“鯷,大鮎,以其皮为冠。”
分類:鱼皮裴骃